鲁光:近墨者黑

 

  2011年,三联书店初版了鲁光的作品《近墨者黑》,读者得以了解这位曾写出激动人心的《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的“著名记者”,作为“作家”的另一面。鲁光师从李苦禅、崔子范,这些堪称“扛鼎人物”的艺术家,影响了他的一生。《近墨者黑》记录了这些他敬重和喜爱的师友,他们皆浑身墨气,而他亦乐在其中,“浑身沾染的皆是彩与墨”,“再也上不了岸,而且再也不愿意上岸”。

 

  书中,鲁光尽显他作为作家和画家的本色,一手以文状貌,一手以画识人,既是报告文学式的白描,又是洒脱厚重的大写意。再加上他早年做记者的敏锐,游刃官场时培养出来的豁达,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一件件小事情趣盎然。书一推出,就获得了当年的“冰心散文奖”。

 

“时隔八年,书中写到的师友,已有十几位离开了我们。崔子范、吴冠中、华君武、卢光照、汤文选、杨仁恺、徐希、高莽、张桂铭、官布、沈高仁,先后去了天堂。生命有限,艺术长存。我想念他们时,就翻阅这些写他们的文字,品读他们的画,好像他们仍在我们中间。”2019年,《近墨者黑》再出增补本,添加了几篇文章以及新的后记,邀请读者一起,赏文,赏画,赏生命。

 

 

 

 

鲁光:近墨者黑

 

| 王小胆

 

 

 

 

写作《近墨者黑》,鲁光是下了些工夫的。看得出,他想通过这本书来总结自己过往的岁月,但却绕开了硕果累累的“作家”光环,也避而不谈大半生的“从政生涯”,而单单选择了“业余爱好”绘画为讲述的起点,足见水墨丹青在他心中的位置。

 

 

 

五牛图(鲁光作),人民大会堂藏

 

 

其实,画是一面镜子,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画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过往,以及在诸多过往中所沉淀下来的性情。鲁光擅画牛,其牛千姿百态,憨者有之,狂者有之,怒者有之。自然,也并非是单纯画牛,而有借牛喻人的味道,不过,无论是天真者还是高傲者,鲁光的牛大多是一副积极向上的姿态,不沮丧,不失望,哪怕愤怒,哪怕寂寞,也自有一种气魄和自在。我想,他是见过大场面、见过大波浪的——四十几岁就已经是正局级干部,当有望继续晋升时,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退出,他说自己“志不在此”。他明白自己,也明白官场。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看透和参悟,他的画中才屡屡可见那种豁达和大气。更难得的是,鲁光的画笔下,脱不出“爱”的姿态,他爱人,爱生活,也因此对一切充满了希望。看他的《荷塘秋色》,浓黑、深绿、苍黄,色彩无一不沧桑,但成画之后,其中却饱含了无限的生机,一切仿佛要从画框中喷薄而出,全无秋日的颓丧与落寞。或者,这也是各路人马都喜欢他的画的原因之一。谁不愿意看到希望呢?

 

 

 

 

  鲁光的“业余爱好”越搞越大,不仅在中国美术馆、荣宝斋,以及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还被许多艺术单位和商业机构看中、收藏,画价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他的大写意作品敢于用色,并善于“计黑为白”,除了韵味之外,还富于装饰性,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注入了现代色彩。但是,这本浓墨重彩的《近墨者黑》却再一次选择了绕开,绕开了他的画,绕开了他自己,转而去记述那些“自己所熟悉的画家师友”,通过写他们,来为自己做一个总结。由此,可见“朋友”在鲁光心中的分量。

 

 

晚秋之韵(鲁光作)

 

 

在书的开篇,鲁光即讲述了将他引上水墨艺术道路的两位老师,李苦禅和崔子范。其实画艺的进步,不仅仅是手把手的技艺传授,更在于人格和性情的熏陶。“画画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急不得,要慢慢来,不能有杂念,更不能想到我画好了可以卖钱”,“先有人品,才有画品”。两位老师有时并非刻意地教导什么,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的“神聊”中,让你自己去参悟和领会。有时,质朴纯真的李苦禅会兴起耍上一段走江湖时的竹棍,会谈起其师齐白石的若干轶事趣闻,崔子范也会讲起自己的经历和追求,这些,就都成了鲁光在《近墨者黑》中记述师友的材料来源。并非干巴巴的论画,而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入手,塑造出一个个在以往传记中看不到的形象。生命能与这些大师交汇,能亲自感受他们的人格和魅力,这些都令鲁光受用一生,也令我们这些阅读者受益匪浅。

 

 

 

 

鲁光坚持用年轻时做记者的笔法来写每一篇文章:忠实地记录事实,不随意发表评论,因为他坚信读者心中自有公论。李苦禅无奈“揭发”齐白石的材料中的正义和诙谐,吴冠中与裱画工人张世东之间的情谊,宗其香漏水的“半壁江山”和惊人的砍价技术,艺术红娘刘勃舒的天真与认真,“见了女人就兴奋”的沈老虎的才气与憨直……鲁光凭借自己的观察和体悟,用一个个故事勾勒出这些朋友在“大家”的名号之外的另一面。他们真实而鲜活,读来倍感亲切。比如,“老少年”卢光照一生都坚持做“谦虚谨慎,不摆架子;不懂不装懂,不充壳子;不卑不亢,不当孙子”的“三不子老人”,七十多岁仍孩童一般,打扮入时,与夫人一起并称为“一对老年健美冠军”。又比如韩美林,有时“骂起人来很粗鲁也很难听”,却会在用餐结束后,在结账单上给服务员画一条小鱼,每次都画,而且形态绝不相同。

 

 

崔子范为鲁光的作品《天问》题语

 

 

  还曾听过一个朋友半真半假地感慨:《近墨者黑》这书中要是没有收录范曾就完美了。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人们最感兴趣的可能也是范曾。范曾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粉丝空前,骂声也不绝于耳。要写出范曾狂傲不羁之下的真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翻开此书,许多人第一篇去读的文章就是“我所认识的范曾”。鲁光在这篇文章中记述了自己与范曾的历次交往,既不讳言也不妄言,客观而中肯,不矫情也不哗众取宠。对于激烈的争议,鲁光说:“人无完人,对一个艺术家不必求全责备。不狂不傲不率真,中国就没了范曾。”

 

 

鲁光珍藏的苦禅先生的墨宝

 

 

这本书中,还第一次展示了鲁光几十年来珍藏的若干画作:李苦禅的鹰,崔子范的池塘荷花,宗其香的梅,周思聪的惠安女,方济众的羊驼,汤文选的虎,刘勃舒的马,范曾的字和人物,吴山明的醉仙,何水法的花卉……对于读者来说,不啻为一场视觉的盛宴。

 

  鲁光曾说,人的一生,其实有许多无法写出来的、或者写出来也很少人能看懂的故事。鲁光的这些故事,在《近墨者黑》和他的画中,我们能读出多少呢?

 

(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12323日)

 

 

补记:

  如今,鲁光已是八十三翁,但是画画的兴趣丝毫不减,“每天伴着太阳起床,开始作画”,而且,画作居然比从前更绚丽,更明艳,透着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和精神头。“我的老师崔子范先生,活到九十六岁。我特别关注和研究了他晚年的作品。新题材不多,画风依然厚拙大气,但富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无论造型、色彩、构图,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返老还童的感觉。”“人们称我是老顽童,那我就保持一颗童心吧。我不期求长命百岁,但我珍惜童心。无论我的余生有多长,无论我的绘画岁月还有多久,只要童心永在,我便知足,我就感到欣慰。”

 

 

 

 

鲁光近作

 

 

  今年,鲁光专程跑回老家老家永康,把山居别墅和一众藏书无偿捐给了当地政府,成立鲁光艺术促进会,打算支持当地的文化事业和艺术教育。“我的老家永康啊,经济是上去了,人们生活得很好,不过,文化和艺术发展的空间啊,还很大啊……”鲁光发出了一如既往的笑声,像他笔下的牛。“舍得舍得,舍就是得啊”。“生活从简,艺术也从简。大写意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删繁就简,用最洗练的笔墨表述最深邃的内涵。这是我终生的追求。”希望有缘的读者,可以读到这本书,跟鲁光一起画中会友,画悟生命。

 

 

 

 

 

 

近墨者黑(增补本)

鲁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5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作者鲁光与书画界的朋友们之间的交往,在书中,作者描写了李苦禅、崔子范、刘勃舒、吴冠中、宗其香等师友们,在“大师”的名号外,鲜为人知的一面。作者用大量的事实和细节,勾画出了一个个有着鲜明的个性、在以往的传记和记录中找不到的形象……在阅读作者与这些大家的交往故事中,读者也能了解到作者的人格和艺术追求。书中还收录了鲁光收藏的画作200余幅,图文并茂,精美非常。

 

 

【作者简介】

 

  作者鲁光,19379月生,浙江永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香港亚洲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兼职教授。

  历任国家体委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中国体育报》社长兼总编辑,人民体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等。已出版文学作品十余部,其中《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世纪之战》获全国长篇纪实文学奖,《近墨者黑》获冰心散文奖。七卷本《鲁光文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鲁光师从李苦禅、崔子范,1996年受到刘勃舒的邀约,在中国画研究院首次举办个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后在中国美术馆、荣宝斋,以及台湾、澳门、新加坡、日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特别是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其大写意作品画风独具,拙朴浑雅,亦敢于用色,善于“计黑为白”,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注入了现代色彩。

2015年,鲁光艺术馆由浙江省永康市政府创建。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