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传记2019

 

  传记作品,既展现具体而微的生命,也刻画背后的结构与时代,同时体现着出版者的关怀。

 

  我们将分两期推送三联书店出版过的部分传记作品,让故事说话,让生命讲述。希望书写者的思考和感悟,可以扩展你我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传记2019

 

一个人和一群人

我的祖父夏衍

 

沈芸 著

ISBN9787108064950

 

本书是作者讲述自己祖父——中共老党员、白区地下工作者、剧作家、左翼文化运动领导者、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先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来领导的白区工作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尤其在对左翼文化人的宣传、统战上,更是成果卓著。作者对这位有着辉煌革命历史、也有被批判关押多年惨痛经历的老一代革命者,除了深厚的亲情外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她用自己观察到的大量细节,呈现出了一位有原则、有才华、有个性、有魅力的革命政治家形象。出于作者自身的专业范围和兴趣,她接触更多的是祖父在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例如所谓“二流堂”的艺术家们,对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群,作者的描述生动而传神。本书所述虽然是一个家庭里女孩子眼中看到的种种情景,但由于所涉及人物本身的特殊性,她的所见所闻仍然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价值。

 

  沈芸,浙江杭州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理论专业毕业,曾任《当代电影》杂志编辑,二〇〇〇年调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从事学术研究,主攻研究方向为电影产业与市场、电影史和电影导演,同时从事“夏衍研究”及文史研究。

 

 

 

我的父亲苏秉琦

一个考古学家和他的时代

 

苏恺之 著

ISBN9787108053220

 

苏秉琦先生在中国考古学界具有崇高的地位,考古学家徐苹芳称他为考古界的“尊神”。他是中国考古学主要开创者之一,奠定了考古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考古学高校教育体系,一生诲人不倦,桃李遍天下。本书从儿子的视角,还原了苏公生动丰满的的父亲样貌,更树立了一个伟大考古学家的形象;通过讲述与苏公同一时期其他学科代表人物的故事,体现了我国上世纪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分子的生存、工作状态,以及他们所经历的历史风云。

 

  苏恺之,苏秉琦长子。1937年生于北京,195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85年起任研究员。从事地壳形变观测仪器的实用化研究。

 

 

 

五更盘道

 

漆永祥 著

ISBN9787108064257

 

一部弥足珍贵的乡土写真和另类心史。本书的主线是一个60年代生人的“上学记”,从西北边远山乡的村塾,历经波折直至成为北京大学教授。作者记忆力惊人,对早年生活细节记忆之具体,描写之生动令人惊叹,所述中国西北农村之贫困也同样令人惊叹。除了主线“上学记”,书中还兼述作者甘肃边远山区的风土人情,白描式的记录了那个“平凡的世界”里人们的歌哭悲欢,希望与绝望。

 

  漆永祥,1965 年生,甘肃漳县马泉乡紫石村人。1983 年至1990 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 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文献学史、清代学术史、清代考据学、朝鲜《燕行录》、东亚学术与文化以及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等的研究工作。曾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等。

 

 

 

费孝通晚年谈话录

19812000

 

张冠生 记录整理

ISBN9787108064165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时间段为19932000年,为张冠生跟随费孝通时,亲笔记下了费老当时的一言一行;第二部分的时间段为19811999年,为费老生前陆续交张保存的一些谈话录资料,不是张在现场记录整理出来的文字,但亦为费的“晚年谈话”,具有史料价值。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极为少见的具有自己学术理论语言的学者,他在官与学之间的经历也给他的谈话带来许多值得后人认真思考的空间。此书即为这样一本充满费氏语言特色、令人捧卷深思的著作。

 

费孝通(1910.11.22005.4.24),祖籍江苏吴江。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注重实地调查、实地研究,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从实求知录》等。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奖,1981年获英国皇 家人类学会赫胥黎纪念奖,1982年入选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大奖。

 

  张冠生,1954年生,祖籍江苏赣榆,现居北京。曾长期为费孝通先生做助手。曾长期任职于民盟中央。出版有《费孝通传》《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为文化找出路:费孝通传》《晴耕雨读》以及《世纪老人的话费孝通卷》(口述)等著述。

 

 

 

红蕖留梦(增订本)

叶嘉莹谈诗忆往

 

叶嘉莹 口述  张候萍 撰写

ISBN9787108065469

 

叶嘉莹口述传记,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词创作、学术研究、人生经历和师友 交游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作者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渡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

 

叶嘉莹,号迦陵,加拿大籍华裔汉学家,中国古典诗词专家,诗人。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54年起任教台湾大学,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西根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79年开始回国讲学,三十多年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大校讲学,足迹踏遍大江南北。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博士;1999年以其退休金,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驼庵奖学金”。著有大量诗词作品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在华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推动中国古典诗词之影响和贡献,可称当今第一人。

 

  张候萍,1954年生于天津。1979年至1983年就读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现已退休。在南开就读期间,有幸聆听叶嘉莹先生授课。1999年末在南开园与先生重逢,再次跟随先生学习。2001年始随访先生,积十载,成《红蕖留梦》。

 

 

 

 

 

传记经典

 

我 们 仨

 

杨绛 著

ISBN 9787108063106

 

  1998年,钱锺书逝世,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也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全书分两部分,深情款款,感人至深。

 

 

 

巨 流 河

 

齐邦媛 著

ISBN 9787108056184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人、当年事。通过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玑的文字,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黄河青山

黄仁宇回忆录

 

黄仁宇 著  张逸安 译

ISBN9787108053732

 

  既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读者的是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全书36万字,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两部分,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王鼎钧 著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自己,而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他希望读者由此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因为那是中国人重要的集体经验。

 

 

 

一百年漂泊

台湾的故事

 

杨渡 著

ISBN9787108054456

 

  作者通过一个一百年前从大陆移居台湾农民家族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台湾一百年来从农耕社会到工业、商业社会,以及今天电子时代的艰难演变过程。文笔流畅生动,文学品质极高,故事有吸引人的情节,也展示了时代变迁中富于启示、引人深思的种种现象。非常有助于加深大陆读者对台湾历史及现状种种细节的了解,并可以从台湾的社会变化中汲取前车之鉴。侯孝贤、杨泽、蒋勋、陈冠中、陈丹青、赵刚鼎力推荐。

 

 

 

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

 

吴学昭 著

ISBN9787108059338

 

  全书30万言,兼以图片若干,记叙了杨绛从幼年到98岁的生活,其中的主线是她与钱锺书相识、相知、相爱和互相扶持的故事、是女儿钱瑗成长的故事;不仅再现了钱锺书、杨绛两位先生很多作品诞生时的历史场景与深层契机,更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正直清朗的操守以及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具体描述。杨绛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题写书名,并在序中言:“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

 

 

 

张家旧事

 

张允和 口述  叶稚珊 编撰

ISBN9787108048028

 

  合肥张家乃名门望族,曾祖张树声是晚清重臣、淮军大将;父亲张武龄倾尽家产,兴办新学,是民国教育家。四姐妹秀外慧中,四夫婿也都才学匪浅:大姐元和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充和成为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张家名声在外,不因财,不借势,而是书香传家,因而气韵悠长。在苏州园林中生长的十姐弟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从大户人家的半封闭生活,到颠沛流离的日子,他们亲自见证着中国传统仕宦大家族的起落浮沉。这本书就是对这一文化世家的精心品读,有战争的苦难、生活的磨砺,更有人情的可贵和生命的沉淀。

 

 

 

卖艺黄家

 

黄宗江 黄宗淮 黄宗英 黄宗洛 黄宗汉 等著

ISBN9787108058072

 

  黄家是浙江瑞安望族,清朝中后叶黄家鼎盛时期,有父子二进士、父子叔侄三进士同朝为翰林。黄家兄妹的父亲曾留学日本,学的电气,还考中了清末最后一科洋翰林。按照黄家的传统,从小聪慧、天分极高的大哥黄宗江该走学者型道路,而他却在1940年中断燕京大学外文系的学业,只身南下,去上海当了一名职业演员,从此“卖艺”,自诩“艺人”,还带着妹妹、弟弟都走上了这条路。“卖艺”既有一种叛逆祖上做官的含义,又不失为会心的解嘲。“卖艺黄家”即是指老大黄宗江、“小妹”黄宗英、老三黄宗洛(实为实业家)、老四黄宗汉四位,再加上一位历史学家老二黄宗淮。黄家到了他们这一代,由于时代变迁、个人爱好诸种因素,有了不同的道路和特殊的际遇,本书图文并茂,全方位呈现黄家兄妹戏里戏外的人生。

 

 

 

照片“故”事

 

吴钢 著

ISBN9787108058317

 

作者是新时期第一批专职戏剧摄影记者,由于从事舞台戏剧摄影起步早,且身为戏剧艺术家吴祖光、新凤霞的长子,非常早就接触了戏剧领域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又由于师从著名摄影家张祖道学习摄影,所以摄影技术造诣颇高而且活动范围相对较广。本书即是讲述他在自身经历和职业活动中积累下的大批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作者的成长经历、父母师长的言传身教、许多著名艺术家的身影和音容笑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活动和事件。依靠专业的优势,所有的讲述都配有照片,图片和文字的相互印证,为一些历史场景保留了更多的现场感。除了图像内容的故事,作者所讲述的关于摄影技术和器材的变迁、演进,也留下了相应的历史痕迹。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