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楼庆西著

 

20019月第1

定价:68

 

 

在西方,建筑学教育涉猎美术、历史、文学、设计等多个学科,在国内却长期被简单划归为理工学科,其中的人文元素被忽略。建筑图书的出版,也一直被划在工科出版范畴,要么偏技术,要么是教材。以这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为开端的三联建筑图书系列,定位于“人文”和“大众普及”,既使建筑专业的读者从中获益,也使非专业的大众读者有所收获。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分二十讲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从四合院到紫禁城,从皇家园林到院落住宅,从牌楼、华表到建筑装饰、神异色彩……书中三百余幅精良的古建筑摄影作品,亦使本书富于鉴藏价值。其后,相继出版的建筑讲座系列丛书有《外国古建筑二十讲》(陈志华著)、《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楼庆西著)、《外国现代建筑二十讲》(吴奂加著)、《西方20世纪别墅二十讲》(林鹤著)等。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序                     楼庆西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序

楼庆西

 

19999月,北京三联书店的董秀玉总编辑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约我写一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作为二十讲系列的一种。近些年,我虽为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写过有关宫殿建筑及门文化方面的书,然而还从未写过全面介绍与论述中国古建筑的专著,因此,这促使我对这本书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人们对建筑应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然而,建筑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既有艺术形象,又同时具有不同物质功能的构筑物。建筑的形象不能任凭建筑师随意创造,而必须受物质功能要求和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的制约。以中国古代建筑而论,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人们看到的宫殿、寺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屋顶,有那种特殊的斗拱构件,所以会有梁、枋上鲜艳的彩画装饰,都是与中国古建筑长期采用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论述古建筑时,不但要说清楚它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必须介绍它们的结构、构造等形态。

  我在学校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有两种讲法。其一是按朝代的历史顺序讲授。这样讲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脉络。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发展缓慢,从而使建筑在基本制度与形态上都缺乏质的变化。加之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远不如砖、石建筑那样能够长时期保留,因而早期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所以又产生了不强调历史进程而按不同建筑类型的讲法,即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住宅等类型分别讲授。本书采用了后一种体例,先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然后从城市、宫殿到建筑小品、建筑装饰,同时又加了与古建筑有关的文物建筑保护、中国建筑历史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为二十讲,一个专题一讲,采取散点式的叙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独立成章,便于读者选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建筑科学既专业又很大众化,对于各类建筑,从内容到形式自古以来都是任人评说的。我写的这二十讲内容,只是提供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读者评说。

   

○○○年九月于清华园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