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与佛教研究

作者:(美)太史文

编辑:赵庆丰

ISBN:978-7-108-07292-4

出版日期:2022-01-20

定价:¥59.00

序言:

自序(节选)


  我构思这本书时心中设想的是中国读者,而且也不打算出版英文版。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在我的祖国之外发表我的研究促使我考虑到本土与国外同道之间的区别。在我平时教学的地方,我是研究世界宗教历史的宗教研究系的一员。除了少数以亚洲语言为工作语言的同事,与同道对话时我需要提供不少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而在中国,数十年来我最亲密的同道们都是中国的历史学家和文献学者。


  因此,与写给西方读者的作品相比,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可能写得更为宽泛。第一讲介绍了推动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历史编纂学和宗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些论辩。尽管有强加给读者我的个人自传的风险,我还是叙述了过去三十年来自己的思想历程,以此来呈现西方学界的学科发展。第二讲也是为了中国读者而设计的。这一讲探寻了中国佛教思想及实践的印度前身。中国佛教从印度和中亚先驱那里所受的恩惠,并不总是容易为当代中国读者所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作品主要都是以西文或日语写成的。由于我的中国同行们对中国语言、文献及书籍史有更精深的了解,这本书的其他部分则更专门和深入。第三、第四两讲分析了诸如前现代中国的文学体裁、措辞、表演性及物质层面的文本生成等问题。如果用英语写作的话,这样的分析以及为了让人领会的解释恐怕会非常不同且长得多。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宗教史、敦煌文献研究的专家,作者在本书中对丝绸之路沿线及敦煌写本中有关佛教仪典的文本做了与以往不同取径的研究。对佛教仪礼的历史传承轨迹,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了跨学科、跨文化的探讨。作者具体考察了敦煌文献中用于疗治病人的写本“患文”,通过对“患文”的文式、文体、措辞和实施场所以及参与者等文献资料的详细分析,梳理出本土化仪礼中贯穿的佛教基本观念及仪礼逻辑和仪礼结构。

章节目录:
自 序
译者序
第一讲 佛教仪礼与人文学科
第二讲 佛教世界中的做功德
第三讲 疗以善业:中古佛教患文
第四讲 语言、文体和表演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太史文(Stephen F.Teiser),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博士。现为普林斯顿大学宗教系铃木大拙佛学讲座教授。作为佛教和中国宗教研究专家,太史文教授的作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各类文献、文物来揭示其背后体现的宗教文化交流。专著《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 1988),获1988 年度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宗教史领域最佳处女作奖。《〈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1994),获1996 年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再造生死轮 :中世纪佛教寺院中的轮回图》(Reinventing the Wheel: Paintings of Rebirth in Medieval Buddhist Temples , 2006)获2007年度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儒莲奖。此外,作为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佛教文献研读丛书的主编,他还与人合编有《〈妙法莲华经〉研读》(Readings of the Lotus Sutra ,2009)和《〈坛经〉研读》(Readings of the Platform Sutra ,2012)。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