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革命

作者: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

编辑:王海燕 邵慧敏

ISBN:978-7-108-05719-8

出版日期:2017-08-07

定价:¥39.00

编辑推荐:
       农业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社会发展中日益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具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未知。该书具体讲述了“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如何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此外,书中涉及的“社会企业”把社会公益和商业利益结合起来,以商业模式来解决某一种社会或环境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序言:

序言一 我们的世界正在起变化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的书《菜篮子革命: 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要在大陆出版了。主持此书出版的人要我写序,对此,我无论多忙都不敢拒绝。因为,大凡是中国男人,都知道自己的大脑是被肠胃决定的,都心服口服地承认妻子是家里的“一把手”。我在家也从来不敢忽略家庭主妇的要求。何况,台湾主妇联盟的参与者是一群推进市民与农民有机融合这个大事业的了不起的“一把手”。如果天下的主妇们都愿意阅读这些文字,食品安全的“社会化”解困就不难推动!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自觉性


  这本书中有很多可取的经验,但我认为最应该借鉴的,是 主妇联盟在形成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中所体现出的自觉性。其实,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越来越多,但再多也只是满地碎玻璃中的一片,折射出的只不过是我们这个社会因“碎片化”(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提出的概念,指出社会混乱无序的 根源,在于“去组织化”改革之后难以重整的社会现象)而难以靠每个分散个体在教训中的自发反思,形成改造自我、 推动社会进步的“自觉性”。诚然,这就格外有利于这个“资本通吃”的世界——越是分散,就越是没有谈判地位;少数人占有收益越大,多数人承担的代价也越大!
  是的,我们这些分散个体都被赋予了一个现代商业社会的共同身份——消费者,甚至被说成“上帝”。在西方意识形态造成的舆论影响下,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时都习惯性地批评社会。不过,跟着现代化消费主义大潮用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就无可避免地会连带造成食品质量不安全问题。在这个阶段中的我们,只要仍然不自觉地维持着分散的个体的无组织状态,就会在广告媒体替商家吹捧的“消费者是上帝”的鼓噪声中沦为商品世界的奴仆。
  客观地看,当今世界正在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产生于被主流意识形态掌控而难以使人提高自觉性的三个现代化大趋势:一是与我们笃信的工业改造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关——食品生产为了“物美价廉”而大量使用工业品;二是与人类自我拔高为最高级的物种所追求的科技改造大自然有关——这些投放于食物中的工业品,本来就是用我们纳税的钱来资助的各种“科学技术成果”,其投放于食物生产的安全性及合法性,也都是经过专家们进行了无害评估且得到法律保护的;三是与市场经济改造传统社会、加快融入全球化有关——这种市场化趋势虽然已经引起我们质疑,但大多数人仍然不明就里。
  需要站在客观立场来说明的是,这三个趋势仍然都有促进人类增加物质财富的作用。但,这些已经被社会主流大量推介过了,我只不过对不被推介的情况做个非主流的归纳而已。
  例如,一度导致河北某企业经理人被捕的“三聚氰胺奶粉 事件”,其本源却是“对外开放先行区”那些从来不投资草原建设的南方私企得到了使用廉价进口奶粉冲兑出的液体可以用“液态奶”名义进入市场的权利,这个少数商人获利却戕害多少孩子一生的事件,还不仅是打垮了内地奶业,造成奶农破产、企业亏损,而且造成内地人涌入香港地区抢购奶粉和其他社会冲突事件……又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事件,随后却很快不了了之,这并非政府压制媒体不让曝光,而是要部分地归因于被媒体请来的专家检测其理化指标与正常食用油无异。于是,人们似乎忘了曾经义愤填膺,本来就半公开地存在于城乡接合部的“地沟油”事业,也许就此有了伴随加快城市化而继续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的条件?再如,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只是震惊了一些小开麇集、叽叽喳喳的地方而成为另外一个新闻“易碎品”(当代新闻研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中任何新闻都如砸坏一个易碎品那样只不过引起人们短促关注)……
  渐渐地,这些事件更多转化成街谈巷议的八卦狗血故事,很快悄然飘过,人们竟然达到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的道家境界。
  类似的事情发生后,官方一般的说法只是顺着主流观点,无外乎是各种几乎相当于无稽之谈的理论解释和柔弱无力的加强管控;而舆论界也只会娇喘微微般地跟着说些政府应该加强法制处理、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管理之类的废话……很少有人强调怎样发动群众形成组织才能监督担责,怎样依靠社会力量才能有效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要让这些散乱的社会个体组织起来维护基本权益,我们就得自觉地反思人称之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何丧失殆尽,就得尽可能多地找到像台湾主妇联盟这种有效提高分散个体的谈判地位的积极案例……
  正是因此,我们才需要借鉴这本书介绍的台湾主妇联盟的发展运作的具体经验,学习其中体现的社会组织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的理性意义。


做事得靠大家来


  20 多年前,中国台湾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很严重,一群对家庭安全尽责的主妇从解决自己家庭的食物安全消费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自觉承担较高价格的共同购买、“产地之旅”之类的实地考察,辨别农场的原料、投入品并查看生产过程,提高食品信息的真实性,来确保食品安全。接着,越来越多的主妇们想一起来买好东西,一起来找到好的生产者,就此缔造了台湾共同购买运动。
  不过,这种由主妇们组织发起的社会运动并不鲜见,只是当今世界上典型的消费者运动的中国台湾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激进现代化大潮中最极端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伴随着金融资本虚拟化扩张,在扫荡全球的同时不断积聚风险,引发经济危机和区域性冲突,诱发战争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这个激进的资本主义主流已经闹得有人担心末日降临;另一方面,进步群体正在世界上推动一系列非主流的重要变化——与批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同步生成的社会自组织运动。其中,与中国台湾主妇联盟这种消费者运动同期的,还有欧洲和美洲中产阶级为主导的公平贸易运动。随之演化出来的,还有意大利人强调传统饮食文化的“慢食”运动和强调传统社会生活的“慢城”和“慢生活”运动。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气候变化的广泛讨论,欧美又兴起了市民群体自觉计算本地“食物足迹”和“生态足迹”的新趋势——“转型城镇”,在这个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运动中,人们可以使用不生出利润的“另类货币”作为内部交易的一般等价物。
  即使在资源充足、资本雄厚、消费主义盛行的美国,也有推动绿色食品消费和绿色经济的社会组织。最早的绿色食品消费是以布波族(Bobos)为主体的,那是布尔乔亚(Bourgeois) 和波希米亚(Bohemia)的缩写组合词,有一本书《天堂中的布波族》对此有表述。布尔乔亚作为中产阶级本来是现代消费主义的主力,这和波希米亚简约生活的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甚至相互冲突的社会因素。但在美国,中产阶级中的很多人却由于是20世纪60年代左翼的反战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参与者, 80 年代成为中产阶级之后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批判自觉性,其嬉皮精神与雅皮身份历史性地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布波族。美国布波族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的绿色消费运动,在于同时拥有20世纪70年代被视为波西米亚人的嬉皮及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布尔乔亚的雅皮特质。他们既讲究物质层面的精致化享乐(讲究所谓的“质感”),又标榜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羁和浪漫主义风格。如果说 20 世纪他们的绿色消费还是“小众”运动,那么,到了 IT 泡沫崩溃和金融危机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核心区爆发的21世纪,美国发生了代表99% 人口占领华尔街的激进对抗之后,具有建设性的“新经济”运动和社区复兴,就是各界民众自觉参与的“大众”运动了!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这十几年来正在全国开展城乡融合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其内容是开展社会动员、推进生态环保的绿色经济。在 2003 年农村推行合作社试验形成的建议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7 年立法之后,我们却发现只是帮助农民组织起来恢复有机农业生产,而没有市民的消费者组织与之对应来支付给农民合理的收益,那么,仍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头“信息不对称”,农民的利润很容易被弱肉强食的商业竞争占有。于是,我们这个本来在农村开展起来的乡村建设,就与时俱进地转型为推进城乡融合的“公平贸易”试验。
  合作社试验之初也很困难。我们在农村帮助农民合作社成立联合组织,试图提高集体谈判地位;在城市社区搞过有机农产品价格听证会,请农民和市民都坐在高校的会议室里互相交流、介绍情况;还在城里开绿色食品专卖店,同时帮助市民消费者提高组织化程度……但,这些项目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2008 年我们开始与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政府合作搞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培训了很多热心社会化农业的青年人。2009年借鉴国内外 CSA(社区支持农 业)经验,努力发展市民参与劳动、形成社会化信用的 PGS(参与式保障体系)。此后又发展出来“分享收获”“好农场”等多家单位。在多年积累形成的生态农业与城乡公益网络基础上,我们团队整合推出创新性探索,通过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倡导并实践“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促进城乡互助”的行动理念,推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与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将生态化农业的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引导城市健康消费合作社与农村绿色生产合作社对接。通过城乡之间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互助,重建社会信任与合作机制,实现城乡良性发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市民直接从事农业来带动生态化农业的模式。2009年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召开了七次全国社会农业大会,2015年11月成功地以民间力量为主把第六届世界社会农业大会开到了北京。
  发起社会力量维护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市民农业、校园农业、小区农业、返乡青年的绿色创业等。 现在,我们培养并保持联系的 CSA 农场已经达到 300 多家。只有农业进城,人们在大城市中受压抑的紧张情绪才有可能得到缓解。最近几年,乡建志愿者们正在联合搞一个叫作“爱故乡”的活动,也就是要发动全国各地的文化人来自觉地维护“让我们回得去的故乡”。我们应该看到,21 世纪中国最大的社会结构变化,就是中产阶级的崛起。这无所谓对错、好坏,这是不争的事实。随之,中产阶级引领的“去城市化”则势必成为一种趋势,并且,有利于加强城乡融合,推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乡土文化复兴运动。
  如果大家愿意放眼世界,多了解这些地球村里左邻右舍的事儿,就会觉得中国台湾主妇们在奋斗中提升自觉性的发展过程,在我们的这个变化着的世界上越来越具有普遍意义!


世界农业三分天下的基本常识


  既然台湾主妇联盟的成员们都关注食品安全,我们就需要与他们加强学习交流。要知道问题的本质所在,就要了解世界农业的常识,否则出了问题都不清楚该朝哪儿走。
  世界农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来,农业领域大体形成了与西方人推行殖民化(这个殖民化的概念,专指西方所谓“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历史进程,主要内容是外来殖民者屠戮原住民,占有土地资源,建立大种植园,其与西方宗主国推行的“国家犯罪”运动——“奴隶制”和“三角贸易”直接相关。)有关的三分天下的格局:殖民地国家(美洲和大洋洲)外来人口掠夺原住民土地形成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大农场,殖民地宗主国(欧洲)人口大量外迁之后形成的莱茵模式的中小农场,未被彻底殖民化过的东亚小农村社兼业化的原住民模式的生存性农业。
  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农业形成条件完全不同,既没有哪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没有可以被普遍复制的成功经验。
据此可知,在亚洲这个原住民地区(亚洲国家中唯有菲律宾是大农场制度,主要是由于被西方人殖民过400 年,菲律宾保持外来者占有大规模种植园的制度),只要试图照搬殖民地条件下才形成的盎格鲁-撒克逊农业模式,搞规模化、资本化的大农业,就都会造成“双重负外部性”——严重的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两千多年前孟夫子说“食色,性也”。诚如斯言,我也希望读者更多地了解农业与人类的相关性,这就会有助于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身在何处,我们应该向何处去。如果大家去过那些历史博物馆,就会看到人类告别蒙昧进入文明最初靠的就是在亚洲这个世界最大的大陆两端——东亚和西亚发生的“原生农业”。正是由于这两端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农业作物种群,也就有了农业养育的人类因食物及其饮食文化决定的不同生存方式乃至文化的差异。
  现在西方了解的主要是在亚洲大陆西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一万年前形成的早期原生农业。因为西亚地区离欧洲人近,就有了通过安纳托利亚半岛传到欧洲次大陆形成的“次生农业”。早年西亚这两条河之间的距离很近,在两河流域形成了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加之这里气候温润,属于半岛型农业区,人们可以漫坡种植而不必搞水利和梯田建设,由此形成的西亚“两河”农业是单一化的。这一模式后来扩展到欧洲形成了次生农业,也是以单一作物种植为主。
  到了中世纪以后,以种植小麦和吃面粉为主的农业文化和食物文化,被欧洲人通过殖民化带向世界。现在的大洋洲、美洲、非洲,只要是西方人较长期殖民占领,或者已经完成殖民化的地方,大都以面包为主食。同期,原住民的农业方式和食物文化,乃至于多神教的信仰体系和精神生活,大抵都被外来者毁灭了。因为西方人在那种单一作物农业和简单食物文化作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派生性地构建起了单一神祇崇拜的宗教,乃至于单一真理的哲学思想和相对应的精神生活,内在本质性地“排他”。
但,由于高山、荒漠、大海和冻土带等地理条件的阻隔,当西方人的早期文化在西亚形成的时候,西亚人对欧亚大陆的东端并不了解。
  这个在欧亚大陆东端的原生农业,也是在“两河”流域——长江、黄河。但东方这个两河,比起西亚那个亚洲大陆边缘地带的两河,地理上的间距可大多了。这一点使得东方人所生存立足的是大陆型的原生农业,北方是旱作,南方则是水作。由此,中国从一开始,原生农业时代的食物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就是多样化的。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农业则属于“次生农业”,其文化也是从大陆的农业文化延伸过去的。据此可提出的相关性假说是:没有被殖民化过的亚洲原住民长期有着多样化的农业与杂食的生存方式,建立于其上的,也是多神教的信仰和多元论的哲学思想。然而,这种亚洲原住民比较丰富多彩的多神宗教及其精神世界,常常被只能信一个神的西方人认为是没有信仰。
  若此说成立,则我们东亚地区虽然被西方说成是“后发型”现代化,但在这个模仿西方的追赶进程中,本来不必将亚洲大陆原住民赖以生存的多样化、生态化的农业方式,非得按照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进程改造成单一化、规模化,再叠加上工厂化、资本化,而脱离本土的、历史的条件。而那些激进者主张全盘西化的言行,可以说是刻意地割断代表我们自己本性的饮食文化传承。
  若从这个角度看亚洲大陆的风云变幻,看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跟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历史关系演变,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大都跟气候冷暖变化带来的农业、牧业的产出多少有关。而当代气候暖化以来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冷暖变化是周期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人类社会只能做适应性改变。亚洲东部大陆上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业,是被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决定的。例如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季风带,形成了以400毫米等降水线为分界线的灌溉定居农业区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区这两大类族群。每当气候变冷,北方游牧区产草量下降,人畜生存困难,就会迫使全体族群南下到定居农业区来掠食,每次南下都会因为“只要草地、牲口,不要人口”的游牧方式,使传统农业区人口大规模减损……
  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就没有希腊、罗马那种奴隶制,也没有被西方称为“黑暗千年”的中世纪小国林立的所谓“封建制”……东西方两种差异性如此明显的文明演进,各自并不交织。直到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教育、文化都是西方学习的楷模。而中国之所以是世界上国家史最长的国家,是由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华夏农业区形成的政治国家就都沿着400毫米等降水线修筑长城,直到水利立国的秦朝完成大一统,构建了大陆国家内部的战略防御纵深,才接着是“汉承秦制”,也才有了汉武帝“逐匈奴于大漠以北”之后数百年相对和平、被后世称颂为“汉唐盛世”的结果。此后的中国人之所以都追求大一统,不外乎是因为历史上唯有广阔的战略纵深才对付得了气候变冷之际北方部落制族群全面南压。由此来看,中国人数千年的家国天下和多样性的农耕社会文化之“天地人”的生态化传承,本来都不是用西方提出的制度说或人为说来决定的。
  话头儿到此,继续下去则会洋洋洒洒。
  不如就此打住。但愿读者有所感悟。


 


内容简介:
       所谓“共同购买”,就是集结关心自己、关心环境、关心生产者的消费者,依生活需求,寻找有共同理念的生产者,提供环保、健康、安全的生活材料;也通过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对话,解决彼此的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并非只是单纯买与卖的关系,更是因为有着相同理念而结合的伙伴,是共存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台湾的一群妈妈,从一包米、一篮菜、一卷卫生纸开始,为台湾留下好山好水,在消费中,注入环保意识。她们通过共同购买,用集结的消费力改变世界,用合作的力量改造社会。

章节目录:

推 荐 语


序言一 我们的世界正在起变化 温铁军
序言二 革贪婪的命 善待人的心  胡海卿
序言三 美好的共同购买运动 宗馥莉
 
历史篇
餐桌上响起的革命号角……
共同购买,一场温柔而坚定的生活消费革命
从环保生活到合作经济:共同购买发展三阶段
产品自主管理,对生产流程的掌握和了解


产品篇
碗中的未来……
天天想米,好好吃饭
富里赖兆炫:“米乐无为”,有机即生机
三星陈文连:水稻与鸭子共栖生产
富里宋鸿琳:实惠无毒的良质米
买一篮有感情的菜
吃猪这门课
蛋事不简单,迈向人道饲养
第一块非转基因豆腐的故事
溯源而上的公平贸易之路
清洁大小事,看见女力和绿力
消费者所不知道的市售清洁品


班站篇
共好的生活与可能……
开兰第一班:宜兰冬山班
顶真相待:桃园杨梅班
生活与学习的好地方:台北天母站
本地生活的力量:台北奇岩站
美好的出发:台北公馆站
实践理想生活:新竹三叶站
与社区一起脉动:台中后庄站
主动出击:台南新营站


愿景篇
集结消费力,发挥社会力……
把能量还给蔬菜——逆风而行的减硝酸盐运动
硝酸盐小故事
硝酸盐安全摄取量看这里
这些年,我们一起管的食品安全——从美牛瘦肉精到油品风暴
我是人,我拒吃饲料级黄豆——反转基因运动
粮食中兴,掌握粮食主权——自己的小麦自己种
捍卫土地正义,主妇入阵去——湾宝农地保卫战


议题篇
用消费改变世界……
用消费改变世界——从共同购买到合作找幸福
合作社的价值与原则


后 记


作者简介:
       2001年,秉持公益与非营利原则,1799名社员组成了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迄今已近6万个家庭加入,照顾了110位农友及6个产销班,供应600多种产品;农友生产者以友善的农耕方式,照顾了600公顷的农地,相当于24座大安森林公园的面积。从环境守护到共同购买,从集结消费力到展现社会力,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通过环保、健康、安全的生活必需品,实践绿色生活,善待环境,守护地球的永续发展!

书  评:

  台湾主妇联盟的参与者是一群推进市民与农民有机融合这个大事业的了不起的“一把手”。如果天下的主妇们都愿意阅读这些文字,食品安全的“社会化”解困就不难推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


  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如何理性地解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如何在消费者与食品企业之间建立协商机制、信任机制、冲突解决机制的经验,有助于快速推广“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一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台湾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从消费者主体出发,把消费者团结起来,号召大家从我做起,改变食品安全的现状。此书为中国大陆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主妇们的购买力量可以改变社会现状——台湾主妇联盟的成功经验说明:在这个社会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很多很多。
  ——本来生活网创始人喻华峰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