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超越:芝加哥大学发展史

作者:[美]约翰·博耶

编辑:李佳

ISBN:978-7-108-06404-2

出版日期:2018-10-24

定价:¥128.00

前言:

前  言
文 | 约翰·博耶


  本书部分是基于我于1996 年至2013 年间就芝加哥大学历史的诸多方面所撰写的17 篇历史专题论文而著的历史专论。这些论著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反映了我作为本科生院院长在过去二十年间学院及大学发生重大变革时所面临的政治、文化及学术挑战。芝加哥大学(简称芝大)近年来的变化呈加速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其历史的记忆愈加矛盾,甚而有些人对其更久远的历史已无记忆,而这些历史恰恰定义并构成了芝大及其多个团体的工作及身份。无历史主义甚或反历史主义有诸多危害,就一个机构而言,仅仅活在当下、对其自身的历史毫无观照也是十分危险的。如若无视过去,我们就无法采取令人信服的方式来理解之前的领导者们对他们的(以及我们的)未来所做的选择,更遑论按照今天学校员工们的希冀去拥抱并理智地塑造未来。本书试图勾勒出芝加哥大学历史的轮廓,寄望于读者能够对其深层次的复杂渊源和发展有更好的了解。
  我是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撰写历史专论的,那时的芝大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时任校长雨果· F. 索南夏因和其他学科带头人倡导的机构改革时常会遭遇相左的意见,来自教员、校友和学生们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这些“愤愤”的意见通常言辞激烈,强有力地诘问着大学究竟应该“代表”什么,许多人甚至靠援引他们臆想中高贵的过去来为安逸的现状进行辩护。那些不经意间讲出的(通常包含误解的)关于芝大历史的小趣闻总让我感到痴迷而又无奈,尽管大多数人都承认他们对于芝大作为一个机构的历史知之甚少。我不禁回忆起修昔底德对于传统的观点,他说传统在被传递的同时也被接受,“无须应用任何批判性检验”。出于自己的苦恼,当然也出于好奇心,我决定自己去探求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本书是大量文献研究的成果,我选择的题目反映了某些基本的主题。芝大的文献库浩如烟海,它们提供的丰富信息令人着迷,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芝加哥历史的已知或未知事件以及更大范围的文化思潮。当然,一份文献本身并不代表一段历史,正如阿莱特·法尔热所言,如果文献有“重新连接过去和现在”的作用,其故事的意义“只有当你问出一个相关的具体问题时才会显现,而并非最初发现这些故事时,无论发现时多么开心”。
  芝大的历史异常繁复且经常充满争议,其中有许多故事包裹着神秘传闻的外衣。芝大是一个热衷于创造并复制神话的机构。像所有伟大的大学一样,它的历史也包含了太多的个人记忆、情谊和敌意、私人谈话、独家故事以及引人关注的流言蜚语。许多信息的源头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也可以与其他类似的源头进行比照,通过向这些源头质询,便可以最为准确而公正地发现一所大学的历史。因此,以基于史料的丰富文献作为基础,对于本书的逻辑和特性而言至关重要。
  本书并非关于芝大每一所院系的历史,亦非扎根于我们这座校园里的那些著名学者的生平传记。它讲述的故事与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术社群——尤其是本科生院——的出现和发展有关。它关注的是这个社群的学术文化和课程体系的性质,关注学生们的体验,关注与芝加哥的公民社群之间的互动,以及使芝大得以延续的财政资源和发展条件。这便意味着有许多值得注意甚至特别吸引人的主题并不包含在本书所讨论的话题之中。爱德华·列维曾评论说,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芝大,就这所大学的历史及其历史学家们而言,此言不虚。
  本书中的历史是由一个在过去二十年间发生的许多事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的人代为描述的,因此,本书非常谨慎地把握了学术客观性原则和一些敏感甚至绝密的内容间的微妙关系。这一立场既有优势,又不无风险,读者应对此多加留意。在撰写关于当代芝大的内容时,我遇到的特殊难题是,最后一章中所叙述的许多发展动力仍在演变之中,无法将其归结为尘埃落定的过去。随着叙述走向现在,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势必是粗线条的。与此同时,我力图解释芝大长久以来不断出现的那些问题是如何相互交织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得以化解的。这些问题同时对曾经引起强烈反应的事件产生了影响。总的说来,我尽量遵循了叙事的红线,同时努力尊重某些事件中所牵涉的问题和人物个性的敏感融合。
  尽管也曾经历过风雨飘摇,也曾遭遇过困顿时刻,芝大在规范性价值观和教育实践方面非凡的延续性却是有目共睹的。延续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对个人的还是机构的生存而言都是如此。这些变革和延续的模式并不单纯是一些启发式的手段,历史学家将其附会于关于过去的那些凌乱细节之上;它们包含着一些界定芝大运作方式的基本方法,涉及教育方针、管理架构以及规范性的话语传统,它们历经世代,在许多颠覆性的变革洪流中依然坚挺不倒。大学这种机构都有其根深蒂固的历史现实和最基本的组织逻辑,这使得它们的历史迥异于民族认同、品位及宗教偏见等文化现象的历史。本书从不同视角讨论了芝大在教育革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在发起(或经历)重大变革时维护其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诚如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在谈论大学的长期福祉时所指出的:“问题的实质在于你如何才能将一个地方的活力持续不断地激发出来并使其获得新生。”
  本书还关注了尤其与大型研究型大学本科文理学院相关的两个问题。其一,芝大与本科生院及本科教育间的关系已发生改变且通常不可预知,而这种关系对较大机构的学术定位和财务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本科生院遭到忽视,资源匮乏,或被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便意味着“整个芝大都将濒临死亡,至少对于一所一流的机构而言必然如此”。其二,芝加哥的历史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间序列,因为它的“黄金时代”比其他大多数地方来得都要早——“黄金时代”这个词语通常被人们用来描述1945 年之后的二十年间美国高等教育富足的财政状况和不断膨胀的雄心。事实上,在爱德华·列维20 世纪60 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所作的演说中,提振20 年代、30 年代和40 年代早期的趋势是非常清楚的。这反映出了芝加哥人一种真实的自豪感,因为这座城市突然之间以其巨大的学术优势取得了其他大学在“二战”之前很少能达到的成就。然而,正如我们之后看到的,这些所谓的成就是如此脆弱,以致芝大在1945 年之后便开始不堪重负,究其原因正是芝加哥走上了一条与其他所有城市几乎截然不同的(和灾难性的)人口道路,其本科生入学率在20 世纪50 年代遭遇了意料之外和措手不及的急剧下滑,由此对之后四十年间芝大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本书断言,芝大雄心勃勃的现在和未来与过去的抉择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说法也暗合了欧内斯特·德威特·伯顿校长1924 年在追悼芝大早期董事和领导者查尔斯·L. 哈钦森时所说的话。哈钦森深入地参与了芝大新哥特式建筑的设计工作,那些建筑至今仍然代表着早期芝大建筑环境的美学要义。伯顿认为哈钦森“对于建筑在品位的形成方面产生的影响有着敏锐的直觉,且心怀一个强烈的、他的同事们无不赞赏的愿望,即芝大所建造的东西应屹立不倒,并值得一直存续下去。他的建筑是为了长远的未来”。今天的芝大活在自己的时代里,但是这样的现状是由之前各个时代所锻造的延续和变革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文化和学术综合体。芝加哥大学存在于伯顿和哈钦森这样的学者和董事们所创造的长久未来之中,但它同样有义务为其继承者续写这一未来。

内容简介:
  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教育史上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在创建后很短时间内便跻身美国名校之列;如今芝大在世界大学中排名前十,其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数量排名前二。本书作者结合自身在芝大五十年来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经验,深入挖掘档案,研究了这所传奇大学的发展历程,探索了复杂甚至有争议的历史谜团,讲述了这一著名学术团体的迷人故事。

章节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1 章 两所芝加哥大学(1857—1892)
    第一所芝大的成立
    加卢沙·安德森与第一所芝大的倒闭
    旧芝大到新芝大的过渡期
    关于旧芝大的记忆
第2 章 威廉·雷尼·哈珀和新芝大的建立(1892—1906)
    哈珀早期的职业生涯
    哈珀对芝大的愿景
    早期教育制度
    董事会及哈珀领导下芝大的发展
    宗教在新芝大中的作用
    哈珀的公众:教会、社区和城市
    芝大与世界:一所“德国式”研究型大学?
    哈珀的遗产
第3 章 稳定与革新(1906—1929)
    均衡与紧缩的年代:哈里·普拉特·贾德森(1906—1922)
    复兴年代:欧内斯特·德威特·伯顿(1922—1925)
    20世纪20 年代的学术和社会生活
第4 章 一个人的革命: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1929—1951)
    开始的举措
    服务社会的通识教育
    制度压力、战争及战后余波
第5 章 生存时期(1951—1977)
    实用主义的反革命主义者:劳伦斯·A. 金普顿
    本科生院的困境
    列维那些年:“芝大必须是统一的芝大”
第6 章 当代芝大(1978 年至今)
    芝大人口结构转型
    研究生学习的进化
    作为一个世界学术社区的芝大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约翰·博耶(John W. Boyer),1946年出生于芝加哥,197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杰出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19—20世纪欧洲政治和文化史、哈布斯堡王朝史以及大学史等。他自1986 年起连任芝大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委员会主席至今,自1992年起连任芝大本科生院院长至今,为芝加哥大学本科生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