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新共和

作者:[中国大陆]高波

编辑:曾诚

ISBN:978-7-108-06216-1

出版日期:2018-06-01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张东荪在20世纪上半叶一直是中国西学的主要输入者之一,并且是活跃的政论家。他对民初政治有多方面的参与,认为该时期共和试验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未能形成一个让人信服的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势力,只有真正完成“造社会”的事业,才能为中国的共和奠定基础。本书将他放入19世纪以来世界性的民主思潮的大背景下,着力考察他早期的思想与活动,并以此重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共通的问题与心态语境。

章节目录:
导论   “未知”的二十世纪
第1章   早年岁月
  第一节 家世与教育
  第二节 留学生涯
第2章   “尝试共和”的挫败
  第一节 在辛亥革命前后
  第二节 对民二国会的批评
  第三节 反对二次革命
  第四节 余论:中立者的限度
第3章   再造共和的努力
  第一节 反思:公德与私德
  第二节 反思:政治与社会
  第三节 “干政治”
  第四节 “理性所不能决者,决之以剑”
第4章   贤人政治
  第一节 国体之争
  第二节 “人民之秀者”与共和政治
  第三节 余论:“平民政治之弊,唯有更广之平民政治以救济之”?
第5章   转向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创办《学灯》副刊
  第二节 世界主义与中国问题
  第三节 “不骂不破坏”
  第四节 对传统的态度
第6章   改造的事业
  第一节 遭遇五四运动
  第二节 “青年导师”
  第三节 社会改造的试验
  第四节 中国知识阶级的“解放与改造”
第7章   分裂的开始
  第一节 与梁启超等人的关系
  第二节 组党与“谈政治”
  第三节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
第8章   中国内地与西方新潮
  第一节 “大转弯之过门”?
  第二节 湖南之行
  第三节 对罗素的期望与失望
第9章   社会主义大论战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阶段”的争论
  第二节 “俄国道路”诸问题
  第三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
  第四节 儒家传统与知识分子
第10章   走向“政治解决”
  第一节 对“赛先生”的重估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社会改造
  第三节 面对国民大革命
第11章   三十年代后的抉择
  第一节 《再生》与“再生”
  第二节 走向社会主义
结语:在民主的“天命”下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作者简介:
  高波,1982年生, 陕西省榆林市人。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士人与知识分子史。除本书外,还有译著《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及论文多篇。

书  评:

  本书侧重于张东荪生命史中更多属于“公共领域”的部分,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这一视角,细致解读张东荪的思想与活动,展现了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多重含义与演变进程,以及它与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复杂互动关系;尤其对共和新体制下自由与民主之间紧张的探索,具有相当的思考深度。在使“自由主义在中国”这一问题历史化的脉络中,展现出张东荪如何由一个相对传统的士子转变为学贯中西的新人物,并进而转变为参与组党的国家社会主义要角的心路和生命历程。
  ——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将张东荪放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加以理解和定位。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描述和研究同时代的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张君劢、李达等思想者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并以此作为背景来与张东荪比较,因而传主的思想是有着生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烘托的三维世界。而且,作者对19世纪西方思想家有相当的了解和研究,以此来发掘张东荪思想的西学渊源和更广阔的国际背景,这种能够将中西思想打通来做的年青学者是不多的,作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领域,显然是佼佼者。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历史系教授)


岳林丨张东荪的“善变”与“不变”


唐小兵丨士绅共和国的乌托邦:读《追群新共和》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