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北洋舰队(校订版)

作者:王家俭

编辑:孙晓林

ISBN:978-7-108-02993-5

出版日期:2008-11-07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作者王家俭将其积四十余年专研海军史课题的深厚心得,著成此书(2000年4月台湾“国立编译馆”出版),这是他奉献给学术界的最新成果。本书中,王家俭教授的研究领域不仅深入到北洋海军的装备、人员培训、大沽、旅顺口和威海卫基地的布置、海军章程的制定、海军衙门的机构设置、俸饷制度和奖惩制度、海军的训练和各项特别活动,经费收支及与颐和园工程的关系、中日甲午之战以及福建舰队与江苏舰队的发展,使我们对于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获得更为翔实的了解,还深入探讨了海权问题和李鸿章与北洋舰队的关系,使得研究达到更为深刻的境界。
    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论述很有特色:
    一是海权思想同国家战略的关系。海权是海军史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以一个大学历史教授的眼光审视历史,王家俭对海军史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他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处。
    二是全面论述了李鸿章与北洋舰队建设的关系。书中在论述海军建设的各个方面时均谈到李鸿章的谋划、构想及运作过程,在书之末尾又作第十一章“结论”,对李鸿章与北洋海军的关系及北洋海军的失败教训进行专门的讨论。如同时下大部分研究洋务运动的学者一样,在回顾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对于这位筚路蓝缕的开拓者表示出敬意。王家俭认为,“在国际形势上,他(李鸿章)已认识到中国正面临一个‘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和‘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在中外关系上,他以为应当明守和局,阴为战备,力破成见,以求实际。在自强方针上,他主张改变科举,变通旧章,采借西法,制造轮船火器。在国防政策上,他力主充实武备,以防不虞,并且以为古今异势,应当分别缓急。当前形势东南重于西北,海防尤为堪虞;而东南海疆万里,势难处处宿以重兵,惟有就北洋之京畿门户及南洋之财富奥区二处择要设防。识见的卓越,器局的闳伟,目光的远大,在当时朝野大吏中及无一人可以望其项背。”他“以创建北洋一军为己任,购船置炮,选将练兵,设立海军学堂,派遣海军留学,兴建船坞基地,修筑炮台营垒。从其奏稿与函稿之内,即可知此一系列的措施是何等的繁难,耗费了多少的心血,历经了多少挫折。”
    三是全方位思考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李鸿章避战保舰方针及海军腐败等原因上,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详尽的分析,认为,一是李鸿章个人的条件和处境限制。二是制度层面的问题。三是经费问题。四是中国工业和科技教育的落后造成的种种困难。五是国民的海洋意识,对海军的发展也有相当影响,凡此种种,最终造成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这些历史的教训值得后人深刻总结和认真记取。
    总之,作者把整个海军建设放到晚清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用今天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细心地体会前人所走过的道路,发现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竟是这么的艰难曲折,对于海军建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也就有了更为全面准确的把握。


 

作者简介:
    王家俭教授,安徽涡阳县人,1925年出生,50年代毕业于台湾师大,1960年考入台湾大学史研所,师从著名近代史专家郭廷以先生,研究方向先为魏源及明清思想史,后又转向中国近代海军史。
    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广义上说,可以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算起。但在近三十年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其中,王家俭教授的独到贡献颇为引人注目。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也是他为完成本书所作的前期研究。
    王的这部新著成书于1998年,出版于2000年,在其之前,虽海内外早已有多种研究专著面世,但王著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这固然同作者广博精深的学术根底以及他在这部新著里充分吸收并发挥了以往的研究成果有关,更同他近年来新的思考直接相连。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