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脂肪恐惧吗?

新闻来源:成都晚报

郑渝川

 

 

《脂肪:文化与物质性》

原作名: FatCulture and Materiality

作者: []克里斯托弗·E.福思 / []艾莉森·利奇编著

译者: 李黎 / 丁立松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7-3

ISBN: 9787108057860

 

肥胖和脂肪,在欧美文化以及世界其他许多地区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对应的负面标签。脂肪在健康上意味着风险,对于身体形态的影响也非常直观,甚至会被认为内在灵魂品质出了问题——肥胖、懒惰、好色等词汇经常被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都代表了难以自控。很多人会把胖子看成是身体和心智上都软弱的人,认为其精神活动也因其肉体的不敏感而变得迟钝。这当然是一种刻板印象。历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人文与西方文明教授克里斯托弗·E.福思与社会人文学家艾莉森·利奇编著的《脂肪:文化与物质性》一书,从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同视角,探讨了脂肪的物质与文化属性,给出不同学科的解释。

 

在古代文明时期,脂肪被广泛应用于艺术、烹调和仪式活动中,用作照明、密封、润滑、抛光、接合、上光等。书中指出,脂肪因其广泛用途,在当时被理解为喻示着生命、丰饶与纯洁。比如,不同早期文明都用“肥沃”来形容土地,这其实就是基于脂肪包含生命能量的一种表述。但人们也意识到,油脂往往也会造成污染。

 

书中还指出,脂肪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从古典时代起就被看成一种能扰乱人的感知与思考的迟钝无知的物质。”这种观点的推论方式是,许多驯养动物因其饮食和行动被控制而肥,表现出愚拙呆滞的特征,进而指出变得肥胖的人也会变得无情而迟钝,没有真情实感。在古代社会,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以又肥又笨的富人为取笑对象的寓言故事。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厌食症的出现及广泛存在。当脂肪成为多个维度的威胁,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相对隔离。书中第五章通过分析脂肪的物质性和隐喻,对厌食症现象给出了解读,指出脂肪在厌食症患者看来具有“(令人)恐惧的物质特性”,包括稳定性、看似坚不可摧,还具有移动性和渗透性。患者甚至会生成一种癔症般的错觉,会觉得刚吃下去的东西,马上就转化为了脂肪“在自己的身上安营扎寨”。“脂肪不仅能在盘子上流淌,渗入皮肤,还能从意象与叙述、社交世界和情感中渗透和折腾出来。”

 

对于脂肪的恐惧还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衣着。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脂肪跨越了物质和经验的边界”。当脂肪留在体内,让人发胖,就出现了臃肿的体形。当轻为美、瘦为美的社会文化场境中,肥胖和脂肪无异于对于社会视觉的污染物,这造成了一种夸张的“话语霸权”,胖人们不得不想尽办法通过修饰穿着让自己显得相对瘦一点,但这样的努力通常都于事无补,并且,衣服会因此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会‘钻进’,或‘刺进’,或‘蹭到’,或‘磨到’”自己的皮肤,留下几乎是永恒的勒痕。据统计,美国2/3的成年人的体重达到了肥胖或超重,超重儿童在20年里增加了1倍,这意味着,社会多数人口事实上不得不服从于排斥性的社会文化,因肥胖而承担社会评价受损的代价,因脂肪变成无法理直气壮行走的边缘化对象。

 

因为对肥胖和脂肪的恐惧、担忧甚至仇恨,不光是欧美国家,全球各地的电视、电影、互联网自媒体都热衷拿减肥来作为吸引关注的卖点。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