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总结起来就是诗礼传家

 

新闻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复旦大学韩昇教授携新书《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6)做客全国新书发布厅第72期活动,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家训研究,澎湃新闻记者对韩昇进行了专访。

 

 

有家训的时候还没有儒家

 

澎湃新闻:孔子庭训是最早的家训吗?

 

韩昇:不太好说是最早的。现在说家训,还得从周公讲起。周公教导他儿子到鲁国去,怎么治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国家,家形成得很早,家训应该就形成得很早。孔子因为有记载,可以看成是成文的家训里比较早期的,这么理解比较妥当。

 

澎湃新闻:中国传统的家训都是儒家的价值观吗?

 

韩昇:因为家训起源得很早,有家训的时候还没有儒家,所以也不好说是儒家。但是有一条,家训是从祖辈自己奋斗,在社会上很多事业中总结出来一个最根本的道理,这个最根本的道理,既然是人的社会,就是与人为善,其实儒家也是从这些道理中抽出来的。所以后来一看,它们共通的面很大。后来儒家形成以后,家训更多受儒家的影响。因为儒家最重要的就是讲两点,仁和礼仪。一个讲关爱,爱的问题,一个讲秩序的问题,这两个恰好是持家、传家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家训后来受儒家影响很大。家训后来总结起来就是诗礼传家,好像都是儒家的东西。

 

澎湃新闻:您谈到“诗礼传家”,这只是在古代读书人家庭有,还是更广大的农民家庭也会讲究诗礼传家?

 

韩昇:还真不好说就是读书人的家庭。我从2010年起开始用遗传基因来研究历史,去了很多中国农村,看到很多祠堂。祠堂是中国农村非常重要的地方,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凝聚的地方,祭祖的地方。祠堂的匾上大多都刻着“诗礼传家”四个字。所以中国文化很早就渗透到农村很基层的地方。最基层的农民哪怕没有文化,也希望孩子可以有文化。诗礼传家就是说要本分,厚道,才能走得远,也就是这一个道理。所以把诗礼传家刻在匾上,让后代都看到。

 

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在发表获奖演讲时讲了一个故事,讲到他妈妈的教育,大概是他小时候贪小便宜之类的事情,他妈妈就对他说了一句:孩子你给娘丢脸了。这个也就是诗礼传家,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很久远,很多没有文化的农民,不要以为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很多持家、教育子女这些方面是很深刻的。

 

家训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抓手

 

澎湃新闻:家庭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最基本的一个单位?

 

韩昇:对的。中国从完全进入农业文明的时代起,家就是最根本的单位。更何况中国地域这么广大,国家的形成是由一个一个地区,一个一个部落逐渐融合进去的。在完成大一统之前,许许多多的地方依靠的就是家族。

 

澎湃新闻:可是后来,家训被当成“四旧”废除了。

 

韩昇:对,在“文革”的时候,家训都被当成“四旧”全部破除,当时祠堂都毁了嘛,匾也烧了,家谱都烧了。我们去找曹操基因的时候,有一个曹家。他抬出一箱家谱,那个箱子很大,里面有上百本。家谱上有世系的传承,家族田地的分布,很大一部分是家训、格言。这些在“文革”时都得烧,但这家比较巧,他家里出了一个人,当了“革委会”主任,他坚决不烧。他就刨了一个坑,把家谱都埋在里面,等“文革”结束,都挖出来。我们去查曹操基因的时候,他把整箱的家谱都抬出来让我们看。所以家的文化在“文革”后有一个重建的过程。

 

澎湃新闻:你讲到家的文化的重建,这几年似乎家训、家风是传统文化复兴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韩昇:家训、家风确实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国是农业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根就是家。如果我们传统文化的复兴脱离了家,就会落空。第二个,抓在家风、家训也是抓在很根本的点上。因为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训很多告诉你做人做得正,从小时候,苗就一定要扶得正,长大才能做得好。而且家也最考验一个人情商,怎么与人相处。所以从这些地方,把中国文化重新捡回来,特别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容易接受。但我觉得,今天读家训,最主要是领会它的精神,取其精华,不一定非得按照它的形式做,因为时代变了。现代这个时代,家训里有很多不符合今天时代的规矩的地方。

 

比如《弟子规》里面,规定孩子必须几点起床,大人坐着你就不能坐,这一整套的规矩,这些明显不太符合今天这个时代嘛。今天的生活节奏很快,年轻人都很忙,压力也很大,很多人工作也很迟,早上睡迟一点,就是败家子了?恐怕也未必。这里面有个精神,为什么要早起呢?早起就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嘛。这种精神领会了,就能把家训学活了。家训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行得正,朝气蓬勃,要善于团结人,容人爱人,主要就是这些方面。

 

澎湃新闻:如果我们去南方,会看到很多的祠堂,是不是那边的祠堂文化相比于北方保存得更好?

 

韩昇:我觉得是因为南方这些年经济好了,重建得比较多。你今天看到的南方的祠堂,很多都是重建的。而且南方整改经济开发的形式和北方不同。北方呢是华北平原,开发的速度比较快,南方是丘陵水网地带,点的形式开发点,一个点要集中很多人,所以基本是家族式开发。祠堂是一个家族的凝聚力所在。应该说家的文化、礼的文化,北方更深厚,起源更早,但北方战争多,政治运动冲击大,破坏得比南方严重。所以不能根据南方修复的祠堂多,就认为北方不行,不能这么看。

 

澎湃新闻:您父亲是著名史学家韩国磐,你们家有特别的家训吗?

 

韩昇:应该是有的。我们家在江苏如皋,也就是今天的海安县,也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里出了一个人叫韩国钧的人物。这个人坚持抗战,不肯向日本人屈服,被日本人弄死了。他在苏北地区促成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用自己的族田办了一所学校。因为他对建立新中国功劳很大,所以新中国也有一度把那个县叫紫石县,紫石就是他的号。他的那个学校还在,就是今天的海安中学,是一所国家级的中学。从这里可以看到,家族不但是为自己家族培养子弟,还要按照儒家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大众服务,除了韩家子弟之外,所有子弟都能进来,广泛造福乡村。这也是家训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己做得正是为了造福大家,不能只是自己好。

 

(本文原载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作者: 韩昇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7-6

ISBN: 9787108059994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