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魅》:古建和城镇是活着的历史

 

新闻来源:《北京晚报》(2018928日)

 

| 唐明星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和绘画、诗歌、音乐一样,都是艺术,都是可欣赏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建筑就像一位冰美人,给人一种距离感,只能远远地观赏,想说好却不知从何说起。其实,建筑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不可触及,它们散落于世界各个城镇、乡村或意想不到之地,矗立千年,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人类重大事件。

 

  不朽,是任何一种艺术得以长存的秘诀,也是人类共同的渴求。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建筑中可以读到历史的昨天。正是这样一种特性,两位资深建筑师——何晓昕博士与罗隽博士——将对中西间在建筑和城镇保护之间的巨大差异思考置于欧洲建筑和城镇保护历史上,以期对当代中国建筑和城镇保护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做出批判性思考。

 

 

 

缘起:一切皆因有比较

 

 

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最根本的内因是比较。作者说:“比较是我们这类学人的天性。自20世纪90年代初留学英国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了‘比较’。因缘城市规划及建筑学专业出身,我们的比较多数时候聚集于城镇、建筑、环境与人,自然也涉及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诸方面。久而久之,便有了撰写有关书籍的构想。”

 

 

《时光之魅: 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

何晓昕 / 罗隽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8

ISBN: 9787108061980

 

 

他们第一次踏上英伦之时,就被英国城镇的田园风光之景而震撼:英国城市和乡村田园风光竟然能够结合得如此完美。随着对欧洲的游历旅程加长,他们更惊奇地发现:欧洲国家的每个小城市都是特色小镇,建筑与城镇的保护观念完全深及普通民众之中。而在中国,六七十年代以前,区县一级的城市还保有着特色小镇之貌,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大发展,多数人开始追求“新奇怪”,很多特色小镇因破旧与不利于生活而被抛弃,有的甚至全部推倒,一片旧貌换新颜!

 

  2001年,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申办权。2004年始,两位作者成为奥运场馆建设的专家,因工作需要,每年多次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在频繁的迁徙期间,切实的“比较”,耳闻目暏各种言论与城镇的变迁,对国内建筑和城镇保护艰难现状,促使他们下定决心,摒除琐碎生活干扰,梳理与思考欧洲在此领域的理论建树和实际成果。凭着一股义无反顾的激情,开始调研、查阅、寻根、求源、撰写……在这场文化苦旅之中,两位作者历尽艰辛,但矢志不渝;久远的档案、精确的数据、珍贵的图片、昔日的故事等一一获得或呈现时,愉悦取代了写作的辛劳!

 

 

 

诗意:《时光之魅》的内核

 

 

《时光之魅》是一本学术专著,但绝不是晦涩难懂、佶屈聱牙之作,全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好读又有趣。

 

本书作者在英国读博士期间,接受了专业学术论文书写方式训练。这种科班训练,使他们在学术专著撰写过程中注重严谨准确,注重理论构建。在本书的调研与寻访过程中,他们几乎走遍了欧洲的城镇与乡村。在走访过程中,他们认识到欧洲虽然有着强烈的文化一体性,但各国之间还是有着差异性,尤其关于建筑和城镇保护方面,每个国家的历程与固有的民族性、国家认同感息息相关。遂决定,将本书的内容立足于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四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来体现整个欧洲建筑和城镇数百年来的保护历程。

 

数十年间,他们走了200多个城市,调研了500多处历史建筑和近现代建筑,拍摄了1000多张图片,查阅了200余本参考文献,绘制了近200幅示意图……一切就绪,落笔撰写。在大量数据与图片的支撑下,两位作者选择了一条非传统学术著作的写法,以流动的说故事式的方式开启了整个航程。全书以“时光依然是时光,地方永远是那个地方”始,到“三生石的阳面上,时光不再,岁月已老;三生石的阴面上,时光永驻,岁月安好”作结,令人深感整个阅读过程完全是一趟充满诗意的旅程。

 

在这趟诗意旅程中,作者以诗意的笔调、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向我们展现了欧洲最辉煌的建筑:古罗马遗址、巴黎圣母院、圣玛德琳教堂……;最优美的城堡:草莓坡山庄、海德堡……;最独特的城镇:庞贝古城、佛罗伦萨……;从这些处处皆风景与沧桑历史的文字与图片中,我们读到了意大利的“罗马伤怀”、法国的“伤痛惊醒”、英国的“知识分子大旅行”、德国的“民族身份的修复与重建”,还有“威尼斯不死”之魅、柏林博物馆岛“五朵金花”之灿……它们组成了欧洲建筑与城镇保护筚路蓝缕之歌的雄浑篇章。

 

  在这趟诗意旅程中,我们追随作者之笔,得以徜徉在古老的欧洲街道上,触摸着到千年恢弘建筑的彩光,感受到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在追溯历史、重场历史现场中,品味到建筑与家园所承载的诗意与记忆的烙印。

 

 

 

记忆:古建和城镇保护之因

 

 

虽然,两位作者在国外工作、生活多年,但依然保有着中国知识分子内在的经世济民之精神。作者在前言中说道:“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在历史建筑与城镇的保护、更新改造和利用方面有数百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反思和学习,因为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是一条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赶超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将欧洲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引入,以期对当下中国建筑和城镇保护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我们普通人对建筑或城镇的认识,很多还局限于应用之上。其实,建筑与城镇不光为人类提供庇护与活动之所,更是一种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和城镇的保护,正是对人类的记忆与民族特性的保护。因此,两位作者一再强调:对一个民族而言,古建筑和城镇才是根本,它不仅拥有自身的美感,更铭刻着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我们要建设文化自信,崛起中国话语,建筑和城镇保护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样的理念与梁思成先生生前一直力行的古建保护理念一致。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梁思成、陈占祥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学人面对北京城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梁陈方案”,希望能够留下古城,再建新城。在新老北京你争我夺的斗争中,“梁陈方案”成为一个悲剧性的历史文件。为此,梁思成先生痛心地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扒掉我的一层皮。”他曾对学生说:古建筑和城镇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它的宝贵。像北京城墙、佛光寺等,已不单纯是外在的场所,而是内在心灵的完美展示,是中国一代代人的记忆和内在心灵史。

 

  如今,世上再无梁思成,可大拆大建依然!但可喜的是,从《时光之魅》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新一代建筑学人依然坚定地沿着梁先生当年的理念前行,梁先生那代人的文脉在此得到了延续。

 

  1999年,龙应台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说道:“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而历史让你知道,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本内含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美学的《时光之魅》会熠熠发光,给追求“诗意栖居”的人们提供一份建设美丽“田园城市”的样本。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