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女性,引我等向上 | 书单

 

传记作品,既展现具体而微的生命,也刻画背后的结构与时代,同时体现着出版者的关怀。

今天,特推送三联书店出版的部分女性传记,让故事说话,让生命讲述,让女性力量绽放。

 

 

 

 

红蕖留梦(增订本)

叶嘉莹谈诗忆往

 

叶嘉莹 口述  张候萍 撰写

ISBN9787108065469

 

  叶嘉莹口述传记,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词创作、学术研究、人生经历和师友交游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作者一生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她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渡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

 

 

 

巨流河

 

齐邦媛 著

ISBN9787108056184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人、当年事。通过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玑的文字,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我们仨

 

杨绛 著

ISBN9787108063106

 

  1998年,钱锺书逝世,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也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全书分两部分,深情款款,感人至深。

 

 

 

最后的闺秀

 

张允和 著

ISBN9787108062857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二姐允和是四姐妹中最灵秀、最风趣的一位,被称为最后的闺秀,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唯一一本完整的个人自传体随笔。书里记录的是逝去的岁月、历史的伤痕所无法遮掩的暖暖的爱意——父母恩宠、伉俪情深、姐妹情谊、儿孙之福、昆曲之爱……其中无论是传记轶闻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又句句入心。其实,她本人就是一部“由特殊时代、特殊环境、特殊经历,优秀的先天基因和后天造化而成的完美作品”。在喧嚣的现代都市,她的生活意境远远高于车海人流,雅于庭院深深,让人沉静,在沉静中慢慢体味,心驰神往。

 

 

 

我的一个世纪(增订版)

 

董竹君 著

ISBN9787108043665

 

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

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

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董竹君

 

  这是一位世纪老人的百年传奇: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为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历尽艰难险阻,创立上海锦江饭店。她的风雨人生,正当得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城南走来

林海音传

 

夏祖丽 著

ISBN9787108042224

 

  余光中说过: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北京,是林海音幼年成长、度过花样年华、结婚生子直到将近三十岁才离开的地方,也是她毕生怀着切肤之亲的地方。为母亲写作传记,也成为作者省视生命的寻根之旅。全书以两种口吻来叙述:一是以评论家的眼光、文学史的尺度来论述林海音的作品和作为,为一位作家寻找她的文学坐标;一是以女儿的口吻和心情,娓娓而谈,天真亲切,活生生地勾画出一个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于奉献的母亲,带领我们穿越林间听海音。

 

 

 

三生影像(增订本)

 

[]聂华苓 著

ISBN9787108039767

 

  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其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却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

 

 

 

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

 

吴学昭 著

ISBN9787108059338

 

  全书30万言,兼以图片若干,记叙了杨绛从幼年到98岁的生活,其中的主线是她与钱锺书相识、相知、相爱和互相扶持的故事、是女儿钱瑗成长的故事;不仅再现了钱锺书、杨绛两位先生很多作品诞生时的历史场景与深层契机,更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正直清朗的操守以及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具体描述。杨绛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题写书名,并在序中言:“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

 

 

 

张家旧事

 

张允和 口述  叶稚珊 编撰

ISBN9787108048028

 

  合肥张家乃名门望族,曾祖张树声是晚清重臣、淮军大将;父亲张武龄倾尽家产,兴办新学,是民国教育家。四姐妹秀外慧中,四夫婿也都才学匪浅:大姐元和情系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充和成为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的夫人。张家名声在外,不因财,不借势,而是书香传家,因而气韵悠长。在苏州园林中生长的十姐弟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蜕变,从大户人家的半封闭生活,到颠沛流离的日子,他们亲自见证着中国传统仕宦大家族的起落浮沉。这本书就是对这一文化世家的精心品读,有战争的苦难、生活的磨砺,更有人情的可贵和生命的沉淀。

 

 

 

一生充和

 

王道 著

ISBN9787108057679

 

  这是一部蕴藏古老国度曲折历程的饱含深情的个人传奇。张充和是合肥四姊妹之一,在苏州园林中生长的闺秀经历着历史的蜕变,新式西学与传统昆曲在她们这里交融,诗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充和的情感与家庭、艺术与生活,让我们窥见20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也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度在过去百年间的历史与命运。这本传记本身代表的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慕。

 

 

 

合肥四姐妹

 

金安平 著  凌云岚 杨早 译

ISBN9787108053626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金安平女士凭借其专业背景和渊博学识,讲述了张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让我们有幸与中国历史近距离地接触。借由信件、日记、家谱、诗歌、杂志和访谈,金安平女士为这个家族撰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对于古老中国及其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她展现出不同寻常的洞察力。

 

  在苏州园林中生长的闺秀经历着历史的蜕变,新式西学与传统昆曲在她们这里交融,诗情画意的生活与错综复杂的命运不亚于宋氏三姐妹。从大户人家的半封闭生活到颠沛流离的日子,她们亲自见证着中国传统仕宦大家族的起落浮沉。四姐妹的情感与家庭、艺术与生活,让我们窥见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也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度在过去百年间的历史与命运。

 

 

 

SHE系列

 

我在伊朗长大

 

[伊朗]玛赞·莎塔碧 著  马爱农 左涛译 译

ISBN9787108057587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并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的眼光叙述了国王被推翻、两伊战争等事件。伊朗的政治、历史、文化也随这个女孩的成长经历以及那黑白分明、质朴有力的有版画感的图画,走近了读者,震撼人心。

 

 

叛逆姐妹

爱尔莎·特里奥莱与莉莉·布里克

 

[]-诺艾尔·里奥 著  治棋 译

ISBN9787108061089

 

  她们从不曾平庸。莉莉·布里克与爱尔莎·特里奥莱这对性格强悍的姐妹,面对史无前例的残酷现实,随时准备为捍卫艺术和理想献出一切,成功征服了历史的每一次颠簸。终其一生,莉莉一直以独特的创造性担任着先锋派的核心人物,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画家罗钦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等都是她的座上宾。在高尔基的鼓励下,爱尔莎开始尝试写作并成为荣获龚古尔奖的第一位女性。聂鲁达口中的“桀骜不驯”的莉莉和“蓝眼之剑”爱尔莎,她们的美丽、智慧、天赋与教养穿越了20世纪的漫长时光,至今令人神往。

 

 

存在即是光辉

保拉·莫德松-贝克尔的一生

 

[]玛丽·达里厄塞克 著  董莹 译

ISBN9787108064059

 

  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三幅作品的保拉·莫德松-贝克尔,是艺术史上第一位绘画自己裸体的女画家,第一位画出自己怀孕的模样的女画家,第一位拥有专属博物馆的女艺术家。这本书是她的一生。

 

  保拉·莫德松-贝克尔一心只想画画。她曾与里尔克交好。她不太想嫁人。她喜欢米饭布丁和苹果泥。她喜欢在荒原上漫步。她欣赏高更和塞尚。她喜欢海水浴,喜欢裸体日光浴。她喜欢读书远胜于谋求生计。她喜欢巴黎。也许她想要个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她的日记和信件显得模棱两可。“我的一半始终是保拉,另一半则在与之博弈。”她曾经真实地存在过,那是在18761907年。

 

 

迷失在翻译中

在一种语言里新生的故事

 

[]伊娃·霍夫曼 著  吕芳 译

ISBN9787108065117

 

  1959年,伊娃·霍夫曼的父母将她从那饱受战争蹂躏的波兰带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定居,那时她刚满十三岁。正值青春成长的困惑岁月,伊娃忍受着铭心刻骨的乡愁之痛,挣扎着用一种生硬的新语言来表达自己。到美国上大学后,她仍执着于精神与智识上的探索,寻求走出文化夹缝的解脱之道。这份执着让她最后获得了哈佛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并进入了纽约文化界,成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资深编辑。然而她依然觉得自己受困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不过这一特殊视角却让她成为那变化不断的美国社会的一个敏锐观察者,本书正是她的自传体回忆录。作为一份对进入新大陆与另一种语言的旅程的描述,作为一种对自我分裂但却因流放而丰富了的人物肖像的呈现,《迷失在翻译中》可说是一个充满洞察力、独异风格与微妙神韵的文学奇迹。它思考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思考文化对人的身体和心灵的渗透性,思考一个人完成自我的跨文化转型究竟意味着什么。

 

 

巴黎女人

在纳粹占领下的生死与爱情

 

[]安妮·塞巴 著  师小涵 译

ISBN9787108070951

 

  20世纪40年代的巴黎混杂着权力和勇气,充斥着秘密和恐惧。在纳粹占领期间,危险潜伏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安妮·塞巴探索了巴黎历史上这一毁灭性阶段,讲述了女性在纳粹占领下的生与死,用尽可能少的后见之明去思考她们的“抉择”。如她所言:“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犹如泥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作家和历史学家对法国19391949年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原因,尤其是通过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把万花筒转向一边,我们看见被战争毁灭的女人;转向另一边,可以看到那些由此找到生命意义和成就感的女人。”

 

 

 

    特别推荐

 

 

职场妈妈不下班

第二轮班与未完成的家庭革命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著  肖索未 刘令堃 夏天

ISBN9787108057587

 

  婚姻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但同时也是两种关于性别、公平和感激的观念进行交锋的舞台。工业革命以来,女性得以进入职场,却并未从家庭劳动中解放出来。一方面,现代化使她们作为劳动者进入职场参与第一轮班;另一方面,回到家她们也必须作为主力承担第二轮班:做家务并照顾小孩。多数男性并不分担照顾子女和家庭的任务。这使得女性承担了每年几乎多出一个月的额外劳动,也令她们生活于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

 

  本书是美国知名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关于职场父母婚姻中家务分配的专著,作者引入了一系列的概念——比如“停滞的性别革命”、“感激经济”和(为掩饰冲突而制造的)“家庭迷思”等以帮助读者理解人们从职场回来后在家上“第二班”的种种情形。作者对多个典型样本家庭进行了深入地访谈与交流,论证有力,内容翔实,是性别学与社会学的杰出作品。兼具理论洞见和文字之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男性妥协

中国的城乡迁移、家庭和性别

 

蔡玉萍 彭铟旎 著  罗鸣 彭铟旎 译

ISBN9787108065223

 

  通过对中国深圳、东莞和广州266名农民工的深度访谈,本书描述了中国的城乡迁移对家庭和性别关系的改变。而这一探讨,是通过聚焦于男性和男性气质的改变来完成的。

 

作者在书中展示了这场始于三十多年前的大规模城乡迁移是如何重塑男性农民工作为爱人、丈夫、父亲和儿子的角色的。在这场为了生计的“搏斗”中,男性农民工做出了“男性气质的妥协”:他们通过在夫妻权力和家务分工中做出让步、重新定义孝顺和父职等方式,努力维护着家庭中的性别界线和他们在家庭中的象征性的支配地位。这些男性农民工及其家庭的故事,也揭示了中国经济改革、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另一个侧面。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