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寅恪的最后20

陆键东著

 

199512月第1

定价:23

 

 

文化本是寂寞的,知识分子本是这寂寞中的一颗微尘。然而或阴差阳错,或命中注定,知识分子总会颠簸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三联书店最早开始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用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勾画出知识分子在时代更迭中的命运,勾画出他们的寂寞孤独,也勾画出他们的轰轰烈烈。该书所展现的陈寅恪19491969年这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不仅是他一个人的二十年,更是他的妻子、他的朋友的二十年,是所有坚守传统文化价值的知识分子的二十年。所以,有了后来的《吴宓日记》,有了后来的《上学记》。

 

 

《陈寅恪的最后20年》序                  陆键东

 

 

《陈寅恪的最后20年》序

陆键东

 

陈寅恪,一个对于当代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并非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世纪末回眸之际,却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关于传统文化、关于人文精神、关于学人风骨……,还有那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

这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

这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

三年前,我徘徊于美丽的清华园与康乐园,欲寻觅曾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上那些先哲的伟岸身影,可惜一切都变得是多么的遥远。短短三四十年,历史已很淡忘,人也很淡忘。悠悠数十载,无论远观近看,人生的评说,仍是那样的朦胧,蓦然回首,恍如隔世。不过,有些人死了,但仍然活着。作为一个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生命已依附到那些卓尔不群的著作之中;作为一个文化大师,陈寅恪的灵魂已铸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上。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陈氏此言,道出中国传统文化百年动荡的大环境,也道尽在此环境下每一个有文化良知的学人那不可逃避的命运。每每诵读,历史犹历历如昨。百年前先哲们在世纪之变经历着种种的文化苦痛;百年后沧海桑田,新的一个世纪又将降临,然焉知今日吾侪宁不感受着与前贤相似的苦困?

数年间,我在寂静的书房里和档案馆感受着窗外春秋数易。当近千个枯燥的日子在笔下轻轻地滑了过去,当全书最后一个感叹号重重地划下时,止不住眼角流下了一行清泪。我不知我这样描述是否无愧于历史,是否对得起一位终身呵护文化若生命的学者。我只感觉到我一直活在这两者浓浓的慨叹之中几不能自拔……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最后,藉此机会向给予我很大帮助的陈寅恪先生生前的亲朋好友、出版社编辑、热心人士,以及中山大学陈寅恪纪念室、中山大学档案馆等部门致以衷心感谢!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本书不可能成稿和付梓。

1995年4月7日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