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作者:许宏

编辑:曹明明

ISBN:978-7-108-07082-1

出版日期:2023-02-20

定价:¥59.00

编辑推荐:
  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家伦福儒教授说过,“考古学使我们有可能把每个国家的早期历史看作整个人类更大范围的历史的一部分”。串联起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脉络,找回我们失去的文化记忆,正是考古人的使命所在。本书所力图勾画的,仅是波澜壮阔的东亚大陆青铜文明画卷的卷首。从大历史的视角看,它是中国纳入欧亚大陆青铜贸易与交流的“世界体系”的开端,也是“青铜中国”和王朝中国的肇始。与后世人类文明的壮美相比,书中所展示的最早的金属文明的遗存似乎还缺乏视觉冲击力,但缘起,往往是最迷人的。
  ——许 宏

内容简介:
  青铜器为何在早期中国具有重要地位?青铜冶铸技术最早在哪里发现,传播路径是怎样的?青铜礼器为何是文明的标志?青铜文明为什么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概念?青铜铸造技术在文明进程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本书梳理龙山时代晚期到商代前期的考古材料,为大家讲述青铜如何在中国发现,并对后世礼乐中国产生的影响。
  本书是“解读早期中国”系列第三本。在《何以中国》和《大都无城》之后,考古学者许宏将视野扩大到史前东亚大陆核心地区,以青铜为着眼点,对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进行了梳理。充分发挥考古学材料的优势,一眼看尽青铜对早期中国的影响。早期中国对外来技艺的吸收和改造,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基因传统和内涵。

章节目录:

引子 从司母戊大鼎说起


一 时空界说
东亚·东亚大陆·中国·中亚
甲骨文·殷墟文化·公元前 1300 年
何人用铜,如何用铜


 青铜潮前锋大扫描
“原始铜合金”初现期(公元前 4700—前 2100 年)
仰韶时代 寥若晨星
红山人用过铜吗?
龙山前期 朦胧探索
多种合金尝试期(公元前 2100 —前 1700 年)
西北华北 高地先亮
中原出彩 东南空寂
龙山时代 东北无铜
高地前沿 繁星密布
中原持续 互动创新


 核心区域及其冲击波 
先导二里头(公元前 1700—前 1550 年)
青铜大邑出中原
众星捧月看周边
蓬勃二里岗(公元前 1550—1300 年)  
早期承前 礼制初成
晚期波峰 四方推展 


 潮头外缘大扫描
推波有活水:西北至北方
晋陕地区
河套地区
甘青地区
观潮此处佳:燕山至东北
直接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
渐次进入青铜时代的区域
无缘青铜时代的区域
各区域青铜时代上下限的梯次
潮平两岸阔:大黄河三角洲
太行山东麓平原
海岱及周边地区
韵味看余波:长江中下游 
江淮 - 江南地区
长江中游左近地区
微澜漫西南:川渝藏地区


 观潮的断想
“青铜时代”:从遗存到概念
谁先进入青铜时代?
谁的青铜时代?
时空遐思:对二维边界的探究
东亚“铜石并用时代”献疑
半月形地带与“中国弧”
潮余拾贝:器物身世趣话
谜一样的兽面铜牌饰
巫术之镜,妆容之镜?
长身战斧与环首刀
喇叭口耳环与臂钏
渐远渐变的倒钩铜矛
权杖受阻于神奇“弧带”


附录一 余绪寻踪:“重器”纵览
(一)中原地区
(二)西北至北方
(三)南方地区
附录二 东亚大陆使用铜器的考古学文化一览(公元前 3000—前 1200 年)


注  释
主要考古资料存目
后 记 


作者简介: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19年担任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和中国古代城市考古,从事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国家的考古学研究。
  他是公众考古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多年来进行考古学普及型知识读物的写作,有“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包括《何以中国》《大都无城》《最早的中国》等。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