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大陆]魏斌
编辑:曾诚 孙晓林
ISBN:978-7-108-06667-1
出版日期:2024-10-24
定价:¥52.00
前言
第一部分 山岳祭祀
国山禅礼前夜
一、“吴真皇帝”与“太平之主”
二、孙吴政治中的符瑞传统
三、阳羡国山的地理背景
四、结语
宫亭庙传说
一、宫亭庙与庐山庙
二、庙主:山神与蟒蛇
三、庙神传说及其传承者
四、信仰接触与山林空间
第二部分 神仙、洞天与道馆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一、普通三年茅山立碑事件
二、“神仙侨民”与江南新乡土
三、茅山道馆的兴起及其信仰图景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像与寺馆起源
一、神仙洞府的想像与误读
二、山中道馆的分布与神仙洞府的关系
三、佛教的早期开拓及其空间特征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一、“青徐之东海”与“会稽之东海”
二、方诸、句曲与桐柏——神仙“州郡”的空间构成
三、生籍、死籍的运作与仙府、鬼府的关系
四、结语
第三部分 山寺及其周边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一、问题与史料
二、佛教影响乌伤的早期线
三、头陀、山寺与村邑佛教信仰
四、“影响人王”始末
五、法会与苦行——村邑佛教团体的运作问题
六、结语
钟山与建康东郊
一、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二、“东田”释义——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三、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第四部分 山居与记述
山居与生活世界——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一、《山栖志》所见金华山的文化景观
二、石室·精舍·寺馆·田园:“山中”生活场所的拓展
三、“山中”生活与山外世界
山岳记述的形成——以“南岳”衡山的早期文献为例
一、山岳记与真形图
二、山中道馆与碑铭
三、本来的历史和写的历史
后论
一、“土地所在”与江南地方性
二、信仰景观的变化及其空间表现
三、山林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四、“山中”文化场与山林记述
五、山岳历史中的六朝遗产
引用文献
六朝江南社会,“山”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变迁,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变迁。以往的历史研究多将“山”这一边缘地理空间置于政治、社会的“外侧”,将其看作与历史主流无缘之物而等闲视之。实际上,六朝时期的“山”,以不同于正史等王朝中心叙述的角度,述说着政治权力形态、社会身分秩序、南人和北人的关系、侨民的土著化等六朝史固有的问题。魏斌不是从表层来理解“山”这一地理空间,而是挖掘山中世界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极富新意。
——都筑晶子
伴随中国历史的,另有一部名山大川的发展史。其中,六朝时代,更是产生关键性变化的时期。以往中国研究的学术史上,只有祭祀、中古时代山水文学的兴起、封山占水以及个别山岳等问题上,“山”才会进入学者的视野。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真正全面梳理山中历史的新著,迄今未见。魏斌的新作《“山中”的六朝史》实属这方面的首创之作。
——侯旭东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