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六朝史

作者:[中国大陆]魏斌

编辑:曾诚 孙晓林

ISBN:978-7-108-06667-1

出版日期:2022-09-27

定价:¥52.00

内容简介:
  在六朝江南社会,“山中”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随着佛教山寺的兴起、道教洞天体系和山中修道的宫观化,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江南山岳完成“名山化”的过程,文化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地理格局。作者立足山岳,全面搜集正史以外的宗教文献、文学作品、石刻史料等,打通佛道二教,透过若干个案的“深描”,细腻地展现了山岳历史自身的发展脉络(从山神祭祀到佛道寺馆的过程),佛道与民间信仰在山岳中活动的复杂关系。名山,特别是江南洞天福地的出现与山中景观的变迁,因此得到了鲜活而饱满的解释。六朝时代,乃至秦到隋唐历史演进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从而更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山岳祭祀
国山禅礼前夜
  一、“吴真皇帝”与“太平之主”
  二、孙吴政治中的符瑞传统
  三、阳羡国山的地理背景
  四、结语
宫亭庙传说
  一、宫亭庙与庐山庙
  二、庙主:山神与蟒蛇
  三、庙神传说及其传承者
  四、信仰接触与山林空间


第二部分 神仙、洞天与道馆
句容茅山的兴起与南朝社会 
  一、普通三年茅山立碑事件
  二、“神仙侨民”与江南新乡土
  三、茅山道馆的兴起及其信仰图景
“不死之福庭”:天台山的信仰想像与寺馆起源
  一、神仙洞府的想像与误读
  二、山中道馆的分布与神仙洞府的关系
  三、佛教的早期开拓及其空间特征
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
  一、“青徐之东海”与“会稽之东海”
  二、方诸、句曲与桐柏——神仙“州郡”的空间构成
  三、生籍、死籍的运作与仙府、鬼府的关系
四、结语


第三部分 山寺及其周边
南朝佛教与乌伤地方——从四通梁陈碑刻谈起
  一、问题与史料
  二、佛教影响乌伤的早期线
  三、头陀、山寺与村邑佛教信仰
  四、“影响人王”始末
  五、法会与苦行——村邑佛教团体的运作问题
  六、结语
钟山与建康东郊
  一、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二、“东田”释义——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三、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第四部分 山居与记述
山居与生活世界——读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
  一、《山栖志》所见金华山的文化景观
  二、石室·精舍·寺馆·田园:“山中”生活场所的拓展
  三、“山中”生活与山外世界
山岳记述的形成——以“南岳”衡山的早期文献为例
  一、山岳记与真形图
  二、山中道馆与碑铭
  三、本来的历史和写的历史
后论
  一、“土地所在”与江南地方性
  二、信仰景观的变化及其空间表现
  三、山林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关系
  四、“山中”文化场与山林记述
  五、山岳历史中的六朝遗产


引用文献


作者简介:
  魏斌,1976年生,山东临朐人,1994—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系,历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书  评:

  六朝江南社会,“山”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变迁,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变迁。以往的历史研究多将“山”这一边缘地理空间置于政治、社会的“外侧”,将其看作与历史主流无缘之物而等闲视之。实际上,六朝时期的“山”,以不同于正史等王朝中心叙述的角度,述说着政治权力形态、社会身分秩序、南人和北人的关系、侨民的土著化等六朝史固有的问题。魏斌不是从表层来理解“山”这一地理空间,而是挖掘山中世界背后所隐藏的政治、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极富新意。  
  ——都筑晶子


  伴随中国历史的,另有一部名山大川的发展史。其中,六朝时代,更是产生关键性变化的时期。以往中国研究的学术史上,只有祭祀、中古时代山水文学的兴起、封山占水以及个别山岳等问题上,“山”才会进入学者的视野。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真正全面梳理山中历史的新著,迄今未见。魏斌的新作《“山中”的六朝史》实属这方面的首创之作。
  ——侯旭东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