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120天

作者:[中国大陆]刘江华

编辑:钟韵

ISBN:978-7-108-06974-0

出版日期:2021-12-24

定价:¥88.00

前言:
内容简介: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大幕揭开,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的终结,计有120余天。这120天虽然转瞬即逝,但也惊心动魄,浓缩了3000年封建王朝、300年大清帝国分崩离析的最后记忆。
  本书是对清朝最后120天的史实重建,以清宫档案等一手史料为基础,沿着清政府获知武昌起义的时间链条,勾画其覆灭前的历史光景,展现清廷对武昌起义的应对、袁世凯出山、南北和谈、清帝逊位与一国二主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细节,介绍清政府统治下的军事部署失措、官场乱象丛生、经济困局难破等社会状态。另有前人未及而颇具新意的历史考证,如隆裕发放清宫内帑银的数量、袁世凯重新出山的八条件真相,以及清帝退位诏书的书写与修订等。
  作者从多个维度细致分疏了武昌起义后的清政府在军事、财政、外交、中枢运转上的应对得失,再现了清廷从匆忙处置到无奈退位的历史进程,用丰富的细节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辛亥革命这个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

章节目录:

序 潘振平


缘起 起义爆发
一 武昌起义:猝发与必然
二 十年立宪之失败
三 清朝最后的120 天


第一章 动荡京师
一 消息发酵
二 逃离京城
三 市面恐慌
四 谣言整肃


第二章 调兵南下
一 厉兵与换将
二 阳夏鏖兵
三 战事之余


第三章 官场乱象
一 几近混乱的朝廷
二 独立省份的督抚们


第四章 袁氏出山
一 袁世凯出山
二 出山八条件还原
三 南下迎敌与北上弄权


第五章 南北议和
一 袁方劝降,黎氏拒抚
二 英方调停,汪袁密谋
三 上海和谈,唐伍磋商
四 隔空谈判,劳而无果


第六章 财政困局
一 入不敷出,赤字财政
二 动用内帑银
三 发行“爱国公债”
四 息借洋款
五 袁世凯盗卖清宫瓷器真相


第七章 清帝退位
一 御前商议退位
二 清室优待条件的南北磋商
三 退位诏书的百年疑云


第八章 一国二主
一 总统职务的流转与让渡
二 孙袁共同治国的46天


尾声 妥协民国


附篇
汪精卫谋刺摄政王载沣案细节
末代摄政王载沣与最后一位太后隆裕
逊帝溥仪的禁宫生活
从通缉犯到座上宾——孙中山与晚清权贵的交往


参考书目
后 记


作者简介:
  刘江华,七零后,媒体人,供职于北京青年报社。爱好文史,多年来致力于爬梳档案,为晚清“史实重建”略献绵薄。出版有《被腰斩的王朝》《左宗棠传信录:基于清宫档案的真相还原》等作品。

书  评:

  【相关阅读】刘江华:在“故宫”抄档案的十年


  姜鸣(历史学者)
  本书细说清朝最后120天的历史,涉及军事、财政、外交、中枢运转多个方面,用充分的细节将读者带入那段错综复杂、波澜起伏的往事,复原清王朝“行将就木”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真实状态,读者可从中获得一种浸入式的历史体验。


  潘振平(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传记组组长)
  以武昌起义到清帝退位为时间段,叙述清廷方面的对策和手段,这种角度是以往著述很少采用的。作者面向知识大众,讲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退出历史舞台之前有关活动的最新知识。作品以重建史实为宗旨,细节丰富,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尽可能具体真实,不故作深奥,不含糊其词。


  马忠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这是一本适应快节奏时代读者需求的“轻型”史学作品。作者有考古学和新闻学的背景,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他像史学家一样沉浸在史料的海洋中,掌握史学家的技艺,尝试把“繁琐”考证和讨论放到“后台”,努力重现清晰的历史现场,成一家之言,向普通读者显示出一段清清爽爽而又合乎情理的“真实”。这样的尝试值得赞赏。


  陈徒手(作家)
  研究辛亥革命的著作,多以历史叙事为圭臬,历史人物的书写往往处于次要地位。本书在历史的缝隙中,用新细节丰富了对孙中山、袁世凯、冯国璋的认识,用新史料为被“小丑化”的清陆军大臣荫昌翻案,用新视角重新解读盛宣怀、隆裕太后……在遵循《史记》创设的通过语言、细节和冲突塑造人物的历史传统的同时,借助爬梳清宫档案等第一手史料,对众多活跃于当时的槃槃大才进行了洞烛幽微的刻画,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些熟悉的“陌生人”。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