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柄谷行人
编辑:冯金红
ISBN:978-7-108-06559-9
出版日期:2024-07-01
定价:¥48.00
本书并非文学史,而是对包括古典在内的文学史之批判。作为通过追溯“起源”的方式进行的批判,同时也就是对“起源”的批判。比如,民族主义者跑到现代以前的时代里去追寻日本文学的“独创”性,实际上是对“起源”的忘却。
——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英文版后记》
岩波版定本序言
文 | 柄谷行人
我开始思考本书涉及到的事情,是在1975年至1977年于耶鲁大学讲授明治文学的时候。如果不是在那样的异国, 我可能不曾思考这些问题。而写作本书之际,也没有考虑到要在美国出版。想到要以英语的形式出版,是在后来有了《作为隐喻的建筑》《跨越性批判》等系列性的工作实绩之后。我是在日本文艺评论的现场,撰写了这些文学批评。它们与其说是学术的,不如说是实践性的批评工作,而我对此反而感到光荣自豪。
然而,1983年有人提出要将此书翻译成英文,我则感到有些犹豫不决了。因为,我想这样不加修改的话,外国人恐怕读不懂的。那时,虽然同意他们翻译,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要大幅度修改。但是,其后就渺无音讯,直到1980年代末译稿突然寄到了我的手中,使我颇感焦虑。因为实际上,为了修改原书我已经新写了几篇文章。最后,我还是妥协了,只增加了一篇“文类的消灭”,而放弃了做大幅度修改的念头。而且,我对自己也对他人强调说,这也不错嘛。
可说真的,我是不满足的,并一直想找机会修改。同时,又想到这样的机会恐怕永远没有吧。这回,终于得到出版我的著作“定本集”的机会,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另外,我还把为本书德文版、韩文版、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一并收入其中。因为,这些也是自己思考的一部分。另外,增补了一个与书中所论事项相关的年表。
二〇〇四年七月二十日
中文新译本前言(赵京华)
“岩波定本”序言(2004年)
第一章 风景的发现
第二章 内面的发现
第三章 所谓自白制度
第四章 疾病的意义
第五章 儿童的发现
第六章 关于结构力——两个论争
第七章 文类的消灭
后记及各语种译本序言
初版后记(1980年)
文库版后记(1988年)
英文版后记(1991年)
德文版序言(1995年)
韩文版序言(1997年)
中文版序言(2003年)
注释
年表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