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灵魂到心理(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作者:[中国大陆]孙飞宇

编辑:冯金红

ISBN:978-7-108-07223-8

出版日期:2024-10-17

定价:¥49.00

内容简介:
  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对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全新研究。
  20世纪,弗洛伊德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与英文“标准版弗洛伊德心理学作品全集”的翻译出版有着直接关系。本书从弗洛伊德作品的英译本与德文原著之间细微的文本差异入手,颇具理论想象力地展现了精神分析在从德国向世界范围(特别是美国)的传播中,如何从一项依据人类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兼具艺术与科学的思想实践,逐渐理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过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思想核心“灵魂”和对人类文明的关注,在其传播变迁中经由“理性化”而成为了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

章节目录:
前 言
第一章:从灵魂到心理:关于弗洛伊德标准版英译本的知识社会学研究
一、从德文到英文:弗洛伊德作品翻译过程中的理性化现象
二、从作者到译者:新的主张
三、实践的理性化与“业余精神分析”问题
第二章:爱欲与认识:精神分析知识的理性化
一、针对精神分析的压抑:英译本作为弗洛伊德之梦
二、斯特拉齐的回应与移情问题
三、爱欲与认识
四、一个比翻译更复杂的变迁故事
第三章:爱欲与神圣:弗洛伊德思想中的单性繁殖原则初探
一、爱欲(EROS)与性(SEX):思想史的维度
二、爱欲与神圣:单性繁殖原则
三、从儿童到神圣性
四、余论: 关于诸种讨论的奠基问题
第四章:社会官能征初探
一、弗洛伊德的人类疾病
二、从文明化的性到疾病化的文明
三、马尔库塞的社会官能症
四、阿伦特的艾希曼
五、爱的政治-社会学与微观法西斯主义(MICRO FASCISM)
第五章:作为一种社会学的精神分析: 重返灵魂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家庭社会学
二、重返精神分析的社会学
三、社会学视角中的精神分析:重返灵魂的视角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简介:
  孙飞宇,1978年生于山东青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士、硕士,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与政治思想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思想史,集中于经典精神分析—社会理论、现象学—诠释学传统中的社会理论等,同时兼顾对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著有Social Suffering andPolitical Confession: Suku in Modern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13),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三联书店,2018),译有素德·文卡斯特《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约翰·奥尼尔《灵魂的家庭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等,合译作品有亚当·弗格森《道德哲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等。

书  评:

  从学术史的路径进入思想史的风景,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弗洛伊德的学说,最有趣、也最深刻之处,便是其多重互文性,神话与历史、心理与社会、巫术与科学、叙事与诠释,彼此交错互渗,像一连串的谜语,也好似没有尽头的迷宫。特别是他的学说,一旦被纳入学术的制度和标准化的知识体系,便又多了几层“失语”。作者巧妙地在上述迷雾中穿行,将弗洛伊德的学术接受史,理解为精神分析的案例,视角奇特,寓意深刻,其意义和意趣,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著作的范围,值得细细品读。
  ——渠敬东


  本书选取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切入精神分析与社会理论的这一世纪对话,既有助于我们开掘精神分析印证、深化和补充社会理论的洞见,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精神分析的思想实践本身经历的社会和文化的“审查”和“压抑”,从而通过精神分析思想的接受史捕捉现代社会自身的社会实在性质。这本著作与英语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对话,不仅弥补了国内社会理论研究的空白,也对西学研究有重要的贡献,为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
  ——李猛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