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维新:科学观念与20世纪前期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中国大陆]韩晗

编辑:张龙

ISBN:978-7-108-07821-6

出版日期:2025-08-18

定价:¥58.00

内容简介:
  现代科学及科学观念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复杂且多元的影响,与“民主”共同成为五四精神及新文化运动的旗帜。现代科学的发生与嬗变是观察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本书由此出发,立足交叉学科视角,探讨科学观念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分析若干文化现象和重要议题。

章节目录:

序一 研究文化现代化应重视科学思潮 张隆溪 
序二 在科学与文化的二重奏中寻找“赛先生” 刘钝


导论:科学观念何以“革故维新”?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逻辑指向、价值取向与在地路径
科学观念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 
如何阐释文化现代化之新意


第一章 从晚清到共和国
20世纪前10年:都市日常生活与现代大众文化

一、画报、文明戏与科学小说 
二、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与私人空间的出现
三、“先天不足”的科学观念传播
20世纪10年代:科学精神与两次变革
一、社团与杂志:科学观念的衍生物 
二、科学观念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三、科学观念影响下人文学术的现代化转型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唯科学主义”之衰与民主观念之兴
二、从“科玄之争”到政党之争
三、处于争议之中的科学观念与左翼思潮的勃兴
20世纪30年代:科学观念的成熟与“唯物辩证法热”
一、左翼思潮:唯物辩证法在华传播的动力
二、左联:左翼文化生产的滥觞
三、延安文艺:唯物辩证法指导左翼文化生产的范例
20世纪40年代:“哲学的科学化”与“科学的哲学化”
一、冯友兰、金岳霖与洪谦:科学哲学的兴起
二、苏联哲学的译介与哲学的科学化
三、重省“科学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科学化”之得失


第二章 科学观念与民族主义
义和团运动:对科学观念的排斥

一、陷入新旧党争的义和团运动
二、近代民粹民族主义与科学观念之间的冲突
三、对义和团运动的反思
“东亚病夫”:对科学观念的曲解
一、科学观念传播下“东亚病夫”一词的产生
二、“东亚病夫”的流变与文化现代化
三、重新审思“东亚病夫”一词的意义
复古民族主义:对科学观念的悖反
一、“复古民族主义”的三种形态
二、战争与“复古民族主义”
三、对“复古民族主义”的反思


第三章 科学观念的多向度影响
都市文明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一、都市文明产生的背景
二、新的空间与“民间化”
三、作为阐释角度的科学观念
摩登图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一、摩登图像与科学观念
二、作为“沟通者”与“催化剂”的传媒技术
三、摩登图像之利弊 
工程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一、作为科学观念具体实践之工程技术 
二、工程技术对文化现代化的影响
三、重审工程技术之影响
自然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一、科学观念与自然主义 
二、科学观念在华广泛传播之明证
三、自然主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
印刷技术、左翼文艺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一、印刷技术与左翼文艺
二、印刷技术与左翼文艺的主体
三、作为文艺题材的印刷技术
四、科学观念视域下左翼文艺之特性 


结语 “现代性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深入影响:科学观念的介入
全面影响:科学观念的广度 
细致影响:科学观念的渗透
对科学观念与文化现代化关系的反思


附录:徐桐究竟读的是哪本地理书?——兼答易中天先生问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韩晗,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文化软实力研究》及Culture(《文化》)副主编。
  2005年以来,在中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并在英文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两部,中文学术专著七种。主要学术兴趣为近代中外观念互动关系史及相关空间、遗产的价值研究。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