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纽特人的语言: 北极地区的语义和文化

作者:[加]路易-雅克·多莱斯(Louis-Jacques Dor

编辑:曹明明

ISBN:978-7-108-08084-4

出版日期:2025-08-26

定价:¥89.00

编辑推荐:
  要想了解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你就去了解他们的语言。知道了他们说话、写作的方式,就知道了他们的文化。本书系统介绍了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语言及其各种分支方言,探讨了语言的扩散路径和发展变化。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进一步对因纽特人的文化进行了介绍,指出他们的社会和个人、政治制度和日常生活是如何受到语言的左右以及对语言的影响等。在详细阐述因纽特人语言的变迁和讲述了因纽特人融入互联网世界的生活之后,作者指出这种语言和他们的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如何保护他们文化的独特性,又如何与现代世界沟通,值得共同思考。
  本书获2011年加拿大人文科学最佳图书奖,被誉为“对北极语言与社会的里程碑式研究”,获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协会颁发的杰出学术图书奖。

序言:

导  言


  因纽特地区、因纽特人、因纽特语……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们逐渐对这些词语耳熟能详。例如,我们以前把北美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称为“爱斯基摩人”,现在称其为“因纽特人”(Inuit意为“人类”,单数形式为Inuk),这是因纽特语中的称呼1。但是,西北部马更些地区那些更喜欢被称为伊努维亚卢特人(Inuvialuit)的人、格陵兰岛的卡拉利特人(Kalaallit)或阿拉斯加西南部的尤皮克人(Yupiit)是否喜欢这个称呼呢?他们从不称自己为因纽特人。“因纽特人”这个词在他们的语言中甚至都不存在。还有阿拉斯加北部的因纽皮亚克人(Inupiat)和加拿大地区的因纽特人,他们喜欢被称为因纽特人或爱斯基摩人。
  语言学的知识可以部分地解释这类问题。“爱斯基摩人”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北极土著群体,他们的祖语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的爱斯基摩语分支。第一章我们将会探讨,这个语系目前包括五种虽然不同但密切相关的语言形式。还有可称为第六种的乌纳甘克斯语(Unangax,也称为阿留申语),其关系较远。就使用人数而言,最重要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便是因纽特语(有时也称为因纽特-因纽皮亚克语),其覆盖的地理范围从阿拉斯加西北部经过加拿大北部一直延伸到格陵兰东部。因纽特语由各种各样的方言组成,这些方言在边界清晰的特定地区使用,但又属于同一语言,其中包括加拿大东部北极地区使用的伊努克提图特语(“用的是因纽特人的说话方式”)。
  本书主要讨论因纽特语(Inuituqausingit,意为“因纽特人的语言”),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的其他语言形式在本书也有所提及,这对我们更广泛地从地理学、历史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勾画北美北极地区语言状况也有必要。
  对于格陵兰岛、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因纽特方言及其亲属语言的研究,目前已有成百上千项。然而这些研究著作、报告和文章大多局限于对语音、语法或词汇这些语言现象的纯形式化研究。诚然,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越来越多的专家对北极地区语言使用的民族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感兴趣,比如研究因纽特人文化、社会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但是,至今还没有关于北极语言现状最新的、综合的描述,至少英语著述还没有。
  除了其固有的文献价值,本书的描述之所以有趣和重要还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语言在确定当代因纽特人身份认同中起着核心作用。例如,在格陵兰岛,人们通常认为,说当地方言卡拉利苏特语(kalaallisut)的才是真正的格陵兰人。而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的北极地区,大部分年轻人在家里已听不到因纽特语了,为此,这些地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将因纽特语作为第二语言传授给年轻人。因此,了解因纽特人语言的结构、历史、用法和地位,为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北方土著同胞的状况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
  人们对因纽特语言感兴趣的第二个原因是,因纽特语属于众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这些语言日益受到语言全球化的威胁,也就是说,看似受到了英语和其他几种语言的无可抗拒的冲击(Krauss,2001)。尽管因纽特语在格陵兰岛和加拿大东部北极圈的几个地区仍保存完好,但它在马更些地区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在拉布拉多以及阿拉斯加北部地区情况相对稍好些,但也近乎如此。如不采取行动,可能几代人之后人们就不再说这种语言了。
  然而,和其他少数群体的语言一样,因纽特人想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些事情,而使用任何外来语都无法传递这些内容。地球上的每一种语言,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为其使用者提供了一种表达世界观的独特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语言消失比作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一种生命形式的消逝,语言消失则是一种思想的消亡。无论是灭绝的物种,还是消失的语言,都无法复制。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因纽特语的历史发展、现状和主要特征,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关于一般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命周期和保护条件,也可以让我们习惯于听到形式和内容与主流话语不同的信息。
  本书主要对从阿拉斯加到加拿大和格陵兰地区因纽特语的现有知识进行研究,涵盖地理、语言特征、历史、语义、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全书总共分十章,涉及三个主题:因纽特语的空间定位及其语言结构(一至三章),因纽特语的历史和意义(四至六章),因纽特语的现状(七至十章)。具体来说,第一章介绍各种爱斯基摩-阿留申语在北美北极地区和俄罗斯最东北端的地理分布,以及它们的内部分支。第二章和第三章较为详细地研究因纽特语方言的比较音位学、语法和词汇,尤其深入研究因纽特语的方言之一努纳维克语。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论述因纽特语的史前时期和历史演变。第六章描述其语义学的各个方面。最后四章讨论当代因纽特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本质,即读写能力和正规教育(第七章)、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第八章)、当前的语言人口统计和治理状况(第九章),以及北极地区的语言及其身份认同(第十章)。
  本书采用过于百科全书式的研究范式,这可能是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书中更多的是关于因纽特语各种观点的全景式描述,并不仅仅是旨在确认一个确定性假设的分析过程。更重要的是,这部专著从地理、语言、历史、社会和文化多维度对因纽特语进行描写。在这一框架下,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形式生成有意义的话语。
  但是,这样的多维度描写并非杂乱无章,各个组成部分有组织地连接在一起,彼此相互影响,既反映又强调了说话者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位置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例如,加拿大东部北极地区当今因纽特语-英语双语现象的本质是加拿大南部、非因纽特地区、全球性势力在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霸权的反映和产物,这就可以理解这些势力为什么竭力控制北方土著人口,反对土著人民为获得社会自治而经常采取的一些成功的举措。
  为此本书每一章的结尾都会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对北极语言状况的各个方面进行定位并简要讨论。这样,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因纽特人的语言如何构成一个结构化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社会、文化和语言维度共同作用,使我们有时能听到,有时会听不到北美北极地区土著语言这种非常重要的语言形式。


内容简介:
  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在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的冲击下,北极地区土著语言的现状及未来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因纽特语来到语言发展的十字路口,因纽特人的语言会继续衰落,最终消亡?还是会因北极地区土著民族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兴而重新焕发活力?语言人类学家多莱斯教授通过四十多年的学术考察,对如何保护因纽特人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本书讲述了因纽特人语言的地理分布及各种方言的差异,通过比较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因纽特语史前和历史的演变,研究双语、正字法和学校教育对因纽特语言的影响,考察因纽特语的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是一本综合了地理、语言、历史、社会和文化知识的专著,让读者能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北极地区土著的语言形式,不仅仅是人类学、语言学研究成果,也是因纽特语言使用者的历史见证。

章节目录:

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行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乌纳甘克斯语
非因纽特人的爱斯基摩语 
因纽特语 
结语 


第二章  因纽特语 
因纽特语方言分支 
语言的异同 
结语 


第三章  因纽特语的努纳维克方言 
音系学 
语法 
词汇  
结语  
第四章  因纽特语言的史前史  
探寻起源  
语言与移民  
原始爱斯基摩语和原始因纽特语  
结语  


第五章  历史渊源和语言变化  
历史来源  
因纽特语的语言变化  
语言演变的其他因素  
结语  


第六章  语义学、新造词和口头文学  
某些语义范畴  
给新概念命名  
口头文学  
结语  


第七章  读写能力与正规教育  
读写能力  
正规教育  
文学与媒介  
结语  


第八章  语言接触与双语能力  
语言接触  
双语现象  
结语  


第九章  因纽特语的现状  
语言统计数据  
政治与行政地位  
双语现象  
结语  


第十章  结语:北极地区的语言与认同  
因纽特人的语言观  
语言和认同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名词所有格的词尾变化(努纳维克因纽特语)  
附录二  动词的语法意义词尾(努纳维克因纽特语)  
附录三  语法词缀的分类(努纳维克因纽特语)  
附录四      年加拿大因纽特人居住区因纽特人第一语言和母语使用情况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路易-雅克·多莱斯(Louis-Jacques Dorais),语言人类学家,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人类学系名誉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美北极研究所研究员。系统收集了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基本语言和民族志数据,对因纽特语言和社区组织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编著多部相关著作如《北极的语言和文化邂逅》《努纳武特地区的语言》等。2011年,《因纽特人的语言》一书获得加拿大人文学科最佳图书奖和美国大学图书馆员协会颁发的杰出学术图书奖。


  译者 徐旭,语言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科研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国别研究、北极研究、政治话语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
  译者 辛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审订 陈万会,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等。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