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丽
编辑:卫纯
ISBN:978-7-108-07737-0
出版日期:2024-05-23
定价:¥66.00
(节选)
今天的大庆或许和中国其他城市看上去类似,但它的特殊在于其历史,离散的景观不单源于工业生产,也包含更多政治意义。1959年9月26日,大庆成功钻出第一口产油井,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此时是中苏交恶的当口儿,苏联“老大哥”威胁切断石油供应链,大庆油田的发现对于年轻的共和国来说十分关键。“大庆”的名字源自新中国十周年大庆,暗示了它对于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
从1964年到1980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超过全国年产量的50%,为国家提供了6810万元的利税。从1966年开始,大庆油田作为向国家财政贡献最高的工业企业,一直在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在80年代中期,国家的企业总利税收入中,不少于3%来自大庆;至少有11%的国家外汇收入来自因国际石油价格飙升而提高的大庆石油出口额。没有大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将会被严重削弱。
大庆不仅仅是一个石油城镇,它还是新中国现代工业的象征、“独立自主”的展示台,代表了中国国家工业化项目的“大跃进”。没有其他地方像这里一样,物质景观、日常生活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在这里,社会主义理想和人民革命精神战胜了现实。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样本,大庆将国家从低迷的经济中拯救出来,并给予领导人信心继续坚持国家革命路线。大庆象征着拒绝布尔乔亚的社会模式,以及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挑战。中国领导人希望这一模本能够激励全国,走向渴望已久的工业化未来,走向建立在平等、生产、革命进步基础上的社会。1964年的文章《大庆精神 大庆人》反映了当时个人追求国家目标的献身精神、自我牺牲的简朴生活方式,以及独特的城乡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这些特征都将在其后十年内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
城乡结合的大庆景观被视为体现了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图景,因为它消除了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脑体差距。大庆建设始于一个城市和乡村都在流失大量人口的时期——错误的“大跃进”之后,去城市化潮流愈演愈烈,同时国家正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干打垒”精神在此时出现。“干打垒”是一种本土的建造方式,房子用夯实的泥、草砌成,后来这种建造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工人们提供简朴的住所。成千上万的“社会主义新人”——大庆劳模,成为中国新兴工人阶级的代表。余秋里将军所领导的“石油帮”,在各领域事业中大力推广大庆模式,在六七十年代形塑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序
前言
本书框架
第一章 发现大庆
寻找石油
石油、探矿和政权
战争、工业和资源
国家工业计划的弱点
建立国家机器
“一五”计划
战略转移
大庆:伟大庆典
建设一个新中国
第二章 先生产,后生活
大庆战区
全民动员
从北京来
到前线去
另类景观
临时安家 共同建造
抗击饥馑 联合妇女
生活和生产相结合 工业和农业相结合
战时共产主义:国家与社会的重新整合
第三章 尖峰突破
建设的政治经济学
实现“均衡发展”
“冒进”
厉行节约
没有城市的规划
炼油厂选址
北京来客
反对集中
大庆的设计革命
“多、快、好、省”
第四章 大庆:中国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学大庆
炮轰“独立计划王国”
“小计委”
三线建设
油田工农村
红卫星村
创业庄
图强村
大庆模式的城市与建筑
建筑学中的“干打垒”精神
城市乡村化
去城市化的工业化
第五章 住在城乡异托邦
工厂是生产机器
铁人
铁姑娘
家属
年轻知识分子
工厂是工读学校
工厂也是战场
红卫兵
造反派
革命委员会
第六章 挑战大庆模式
工业战线上的鲜艳红旗
石油人崛起
“四三方案”和流动的“黑金”
试水
不断扩大的工业集群
逐渐恢复的城市支出
矿区的扩张
“洋跃进”
简朴的大会棚
再建十个大庆!
中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沉没的石油平台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中译本后记
译后记
石油城市、工业城市发展的可能性?(2019年“好奇心日报”对侯丽的采访)
侯丽以“油二代”特有的人文关怀,写就了这部有温度的城市规划史。在她笔下,大庆这座定格在共和国史上的丰碑,化作了无数建设者血肉之躯的生命故事,让刻板抽象的宏大叙事,重新获得生动的具象质感,细腻而深刻,使人信服,动人心弦。这部著作为城市规划史的人文写作树立了一个典范。
——张济顺(前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大庆经验,不仅是能源开采的故事,更是潜藏在二十世纪历史中的社会理想、群众智慧与日常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提示我们,中国迈入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他的人民以创造性的劳动发明新的集体生活的历史。本书打捞起的知识与情感,复原了一代石油人的罗曼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注解。
——王洪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以规划师的理性、社会学家的洞察力和女性的感悟力,试图解码人民共和国早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种模式,注定会成为这一领域的奠基性文献。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