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绛
编辑:丁立松
ISBN:978-7-108-07642-7
出版日期:2023-07-04
定价:¥68.00
20年持续畅销,至今读来仍是感动。《我们仨》讲述了一代知识精英的家庭日常生活,但是却是人在世界上 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生活。“有独立知识分子最基本的品格含在其中,然而却平和得不着痕迹”。
图书市场久违了这样至情至性的作品。没有过火到可笑的煽情,没有所谓的内幕。这只是一位一个老人在孤独的晚景里同彼岸的家人无声的对话。也许它和读者事先的期待会有出入,它恐怕满足不了大家的好奇心,但是每一个人都被感动了。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所有不平凡的东西都被滤掉了,剩下只是最普通的亲情。
增补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资料,以及杨绛先生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邀您一起,重温过去,体味隽永。
以杨先生的学问、阅历和身份,面对诡谲的历史、苦斗的生命、眷眷的亲情,用笔墨寄托怀念与哀思,自有其大悲哀、大遗憾、大透彻与大平静。一方面是才智过人的意气与襟怀,一方面是历史的嘲弄与摇摆;一方面是令人羡妒而又难以企及的顶尖学术与社会地位,一方面是内心的孤寂与清高;一方面是洞穿的透亮与了断,一方面是至清无鱼的嗟叹。这样的书读了令人思绪萦回不已。——王蒙
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教导我们看破无常,不要执着……《我们仨》结尾的一句话是:“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很可能所有仍正常活着的人都不知道家究竟在哪里,但是,其中有少数人已经看明白,它肯定不在我们暂栖的这个世界上。——周国平
杨绛回首往事,少谈文学,避开政治,突显的只是家居琐事、儿女情长,配上钱钟书手迹也是关于柴米油盐。于是我们不仅读到一本如茅盾《我所走过的道路》那样值得再考证的作家史料,更像打开《傅雷家书》般可以温馨阅读一个著名文人家庭的生活及心灵内景。也许,正因为“圆圆”从始至终的参与,“围城”才变成了幸福的“客栈”……——许子东
这本书分为三部,读的时候,我把它分成两部分,第一、第二部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完整的作品,第一部是第二部的序,这是比较精粹的纯文学的作品,行文非常精致,意象很新鲜。里面既有传统文化潜在的东西,也有世界文学上很多新的东西,但都是不露痕迹的。它文学本身的魅力,对于读者的吸引不是靠事情,而是靠很平实的语言产生强大的张力抓住读者,我想这是文学本体产生的作用。——陆文虎(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书中包括了社会背景的风云变换、包括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包括一代大师的沉浮荣辱、包括了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如果让中关村的人来写,每一点都足够写得可歌可泣、撕心裂肺、开碑裂石。可是杨绛先生娓娓道来,除了回忆一家三口嬉乐时,喜悦之情流泻纸上外,其他所有的故事都只是平静述说……建议中关村的弟兄姐妹们有空可以读一读。我们没有世事洞明的老祖母为我们年轻喧嚣的生命注入岁月所赐给的智慧,也许我们能从这本书里看到什么是生活与生命的本身。——梁宁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