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 广松涉
编辑:周玖龄
ISBN:978-7-108-07986-2
出版日期:2025-02-06
定价:¥69.00
本书是过去1980年在朝日出版社出版的《近代超克论——昭和思想的一些片段性想法》的新订和增补版。
旧版是除去在杂志《流动》上登载的十回原稿中的第四回,而作为九章的成书。这个新版重新收录旧版未收的第四章(因此旧版的第四章是新版的第五章,后面的章节依次顺延)。——旧版出版时未收第四章,是因为该章批判的平野谦承认了自身因为记忆错误而导致的瑕疵,故不想再批评他。但在那之后,平野的弟子等人,发表了打算重新讨论该论点的著作,并且第四章也具有比单纯的批判平野的更多内容,因此,这一版将其重新收录。
在新版中为人名增设了拼读的假名,设置了注解(在章末按序号排列),并且标记引用的文章在全集中的位置,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容易的检索确认(但是本书引用的部分书和全集是修订版的情况,引用文就保留了原貌。而原文是旧假名和旧字体的场合,本文也将假名的使用方法按旧假名的方式保留字体改为新字体,注音和人名的注音都改为新假名)。注音标记和人名检索的工作都是由讲谈社编辑部倾力完成的。
笔者在这个时间点将本书的新定增补版——虽说如此,本质上是旧版的复刻——出版于世,自认为,就算不多,也是有其相应的意义的。
回过头看,和在已经废刊的月刊杂志《流动》上以《近代的超克和日本的遗产》为题进行连载的昭和49年、50年相比自不用说,即使和以《昭和思想的一些片段行想法》为副标题的旧版《近代超克论》出版的1980年代相比,对于如今来说,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和内容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也提出过对所谓的近代知地平(亦即对应作为历史一个阶段的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范式[ Hypodigm(范式),Hypothese+ digm,广松涉自创的术语。指认识的不协调信念和知识的秩序状态,以及其中的基干性思维框架。]的地平)的超克,尝试过在认识论和存在论的层次提出代替方案的体系。另外在社会哲学的各个层次,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原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过近代知性的所应代替的新范式体系的论述。
本书所谓的近代的超克论,虽和以上工作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但本书只是把在昭和10年代日本思想界一时风靡的话题——“近代超克论”的讨论——作为主题性内容,并不论述笔者自己的近代超克论的体系。而且这并不只是作为笔者自身体系的一个前提,而是为表明笔者本身具有的现实性历史课题的意识,同时和读者一起考察前车之辙。
所谓的近代的超克是世界文化历史的全球性课题,其自身和所谓的“西方的没落”和“东方的兴起”这种趋势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但是回想起来,在昭和10年代,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当中的时期,那时的近代超克论,正是与以日本为盟主的东亚战胜欧洲而称霸世界的未来性构想相呼应的东西。而且那个时候所构想的是,同时超越英美所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与政治理念,以及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革命理念,而构建新的体制和新的理念。
太平洋战争胜利的虚幻梦想在昭和20年代破灭,近代的超克论也被判定为日本帝国主义战争意识形态,而被收入历史的古文库中。但是随着战后的复兴,日本开始出现了“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并有煽动“日本才是第一”的情况,以及还有人宣称“大东亚战争实质胜利论”这样的东西。并且,也有人说“如今21世纪是以日本为领头的东亚的世纪”,另一方面,所谓的社会主义各国固有的经济、政治政策的破产也呈现在眼前,它唤起了对旧时代左翼理论运动迷茫的短浅的看法,大有半个世纪之前的近代超克论复活的样子。
在今天,就算为了真正成就近代的超克,和旧时代近代超克论的批判性对质的必要也愈发紧迫。对战前和战时的日本思潮,在战后的反思中确实有被片面化而结束的遗憾。但是如果知道他的实际情况,正如通过本书的引用而读者们自行确认的那样,可以看到,那其实是意外且无聊的,没有什么内容的东西。今天的什么“欧美的没落”,“东亚的复兴”,“超越民族国家的集团经济的重新构成”呈现为现实化的趋势,什么所谓的“共产国际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平成新体制”等情形,当和昭和10年代的情况相对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不过就是过去近代超克论之中的“世界史的哲学”,“五族协和”,“协同主义哲学”的新瓶装旧酒,是不折不扣的为了迎合世俗而存在的东西。因此,详尽考察近代超克论的内容,并在原理层面进行对决的工作,是今天的一个课题。
学术文库版后,有柄谷行人所写的解说。虽然他对于本书说了很多过分的话,但是对于读者理解有恰当的指南作用。在这里对于柄谷行人先生的芳情和厚志献上感谢。
对于支持本书的很多人,《流动》杂志的佐藤修,木原启二两位编辑长,旧版的朝日出版社编辑部中野干隆,白石幸纪,上田恭子,允诺版权转移的朝日出版社社长原雅久,同社编辑部赤井茂树,对引用文与原文进行对照并修正加注释,以及制作人名检索的讲谈社的担当者高赖凌子,还有其他各位关系人,在此献上由衷的感谢。
广松涉 1989年10月9日
学术文库版序言
第一章 关于《文学界》杂志座谈会
问题域的路标
论题和前提的理解
近代科学的地位
天地人三才与无的哲学
第二章 重读高坂正显的理论
欧洲“近代”的位相
人类中心主义与机械的服从
近代人类异化的境况
“近代的超克”与东方“无”的原理
作为桎梏的国体——天皇制
观念论历史哲学的自我封闭
第三章 《世界史的哲学》与大战的合理化
《世界史的哲学》的课题意识
历史的地理性与“天人合一”
“世界史的世界”与世界大战
“大东亚战争”与“近代的超克”
第四章 战时“日本思想”批判的一里程
平野谦的前车之鉴与再出发
“近代的超克”与实践的含意
日本资本主义的跛行性投影
第五章 国家总动员体制与历史的狡计
日本右翼与昭和维新的追求
天皇制法西斯的发动轴
第二次维新与军事政权之途
军部独裁与历史理性的狡计
第六章 三木清的“时务逻辑”与隘路
对左翼运动的镇压与转向的逻辑
帝国主义战争与国政改革之梦
协同主义的“近代超克论”与哲学
第七章 民族主义的“自我欺骗”的绝唱
“世界最终战”与东西对决
“中日协作”与“五族共和”
日本近代史难题的缩影
民族主义的傲慢与欺骗的深层
第八章 绝望的余焰与浪漫主义的自省
转向文学的分支与日本浪漫派
文明开化逻辑的终结与新生
日本古典文艺与近代性之维
第九章 京都学派与世界史的统一理念
西田几多郎与西方哲学之工具
文化的本土因素与皇道史观
三木清与扬弃东西文化的理念
第十章 哲理与现实之间中介的挫折
“近代的超克”座谈会的实像
论题的设定与资本主义的问题
京都学派与哲学的人学主义
解说——关于“近代的超克”(柄谷行人)
译后记
广松涉(1933—1994),日本福冈柳川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新左翼运动旗手,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创立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广松哲学”。其思想兼容了新科学观、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以及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富有创见。论著收录于《广松涉著作集》(全16卷,岩波书店,1996—1997)、《广松涉文选》(全6卷,情况出版,1995)中。
译者 臧泳帧,日本东北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广松涉的学生直江清隆,研究方向为胡塞尔现象学、身体现象学和日本近代哲学。
译者 邓习议,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张一兵教授。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访问研究员,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日本哲学研究。著有《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哲园探元》,译有《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唯物史观的原像》《赫斯精粹》《资本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原因与理由的迷宫:因由哲学》等。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