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与遮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本质论的理论演进与评析

作者:邢建昌

编辑:张亚囡

ISBN:978-7-108-07995-4

出版日期:2025-04-15

定价:¥78.00

内容简介:

  文学本质论是文学理论反思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反思性研究就是不满足于对文学本质论的各种观点进行评析,而要给出这些观点何以如此的深层解释。
  本书的理论价值正在于此。本书基于对大量资料的细致爬梳,以反思性视野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学本质论的演进状况,力求揭示出各种观点出现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逻辑的深层次原因,在对以往各种理论资源有效借鉴的基础上,尝试为理论的未来发展提供智慧支持和思想启迪。

章节目录:

导 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本质论的理论演进  


第一章 形象思维与文学本质特征的艰难探索  
一、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  
二、文学观念的传播与形象思维概念的中国表达  
三、学术自由度的松动与认识论框架下的再度讨论  
四、李泽厚、童庆炳的贡献  
五、讨论的终结与学术兴奋点的转移  
六、几点结论  


第二章 审美文论与文学的审美本质  
一、审美文论的历史性出场  
二、审美文论与现代文论传统  
三、一代学人的集体贡献  
四、审美文论的评价问题  


第三章 审美反映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审美反映论  
二、审美意识形态论  
三、文化诗学如何可能?  


第四章 形式本体论与文学的形式本质  
一、形式本体论出场的三个助因  
二、新时期文学形式本体论的内涵  
三、文学形式本体论的三个维度  
四、先锋小说与文学形式本体论  


第五章 人类本体论与文学的人类学本质  
一、文学人类本体论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  
二、文学人类本体论的理论内涵  
三、文学人类本体论的再思考  


第六章 艺术生产理论视域下的文学本质  
一、艺术生产理论:回到马克思  
二、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三、艺术生产理论作为文学本质的诠释  
四、艺术生产理论:面对新的社会文化现实  


第七章 象征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一、对旧文艺学体系弊端的反思和文艺学研究方法论的变革  
二、象征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三、象征论视域下的艺术本质的新理解  
四、象征论文艺学对文学理解的贡献  


第八章 新境遇中的文学本质言说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本质言说的新境遇  
二、新境遇中文学本质的言说  
三、反本质主义的文学“本质”观  


第九章 “文学性”何以可能?  
一、对“文学性”概念内涵的溯源  
二、从“文学性”看文学观念的演变  
三、在对“文学性”的阐释中增进对文学的理解  
四、“文学性”如何应对“后理论”时代?  


第十章 反本质主义的文学本质观  
一、反本质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  
二、反本质主义理论辨析  
三、反本质主义旗帜下文学理论知识重构  
四、反本质主义之后文学理论的走向  


 语 文学本质:一个敞开的问题  
一、“文学是什么”与“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二、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三、常识中的文学与理论中的文学  
四、历史性、地方性地理解文学与观念地生成文学  
五、洞见与盲见  


后 记  


作者简介:
  邢建昌,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文艺理论、文艺美学和当代文化批评研究,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0部,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多次获河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和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获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五届“啄木鸟杯”年度优秀作品。
  蒋雪丽,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作为第二主研人参与导师邢建昌主持的国家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多篇。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