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

作者:贺雪峰

编辑:柯琳芳

ISBN:978-7-108-08075-2

出版日期:2025-05-19

定价:¥69.00

内容简介:
  本书为贺雪峰的新作,从农民与中国的现代化、乡村社会巨变、乡村治理逻辑、农民的生计与意义世界、农民的城市化、如何认识中国等六个方面,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农村建设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本书是作者从事乡村调查和研究30年来,对“三农”问题的一次全面、集中的阐述。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三轮驱动”的现代化,而乡村是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由此形成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进行兜底式的乡村建设。这是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底线。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从事社会学研究后,长期扎根于乡村基层的实地调研,这让他的文字和观点能切中要害。本书亦是如此。

章节目录:

自序


第一篇 农民与中国现代化 
一、引论
二、中国的前途与乡村的前途
三、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四、“三轮驱动”的中国现代化
五、市场—社会二元体制模型
六、谁是农民
七、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
八、兜底式乡村建设
九、小农立场


第二篇 巨变的时代
一、新乡土中国
二、半熟人社会
三、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
四、南北中国
五、文化核心区与文化中国
六、市场边缘地带与区域中国
七、农民收入断裂带
八、中坚农民与自生自发的秩序
九、认识区域中国


第三篇 乡村治理的逻辑 
一、从资源汲取到资源输入
二、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三层分析
三、乡村利益共同体
四、分利秩序
五、部门利益与多中心工作
六、悬浮型内卷
七、分配型动员
八、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


第四篇 农民的生计与意义世界
一、农民价值观的三个层面
二、半工半耕
三、中农与“负担不重的人”
四、适老型农业
五、代际剥削
六、不离家不离土不离乡
七、互助养老
八、低消费、高福利


第五篇 农民城市化与县域经济
一、农民城市化的特殊机制
二、沿海城市经济带内城乡一体化
三、东西中国
四、县域经济
五、接力式城市化
六、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


第六篇 如何认识中国 
一、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
二、社会科学主体性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循环
四、田野的灵感
五、经验质感
六、饱和经验法
七、想词与想事
八、以区域作为方法
九、从土地中长出理论


作者简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华中乡土派的领头人与代表人物。从事农村调研和乡村建设实践30余年,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大国之基》《新乡土中国》《治村》《在野之学》《南北中国》《地权的逻辑》等30余部著作。《大国之基》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奖。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