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作者:王汎森

编辑:孙晓林

ISBN:978-7-108-03503-5

出版日期:2013-08-09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教育史乃至政治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他是民国时期学界最活跃、最有影响、色彩最丰富的人物之一,也是一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人。他组织并领导了二十年以史语所为核心的学术群体,促成了如考古学、甲骨文、金文研究和清宫档案的收集与研究等很多领域的进步;他强调中国历史学的专业化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对形成学术研究的新风范有卓越的贡献。
傅斯年生活在后传统、后科举、后古史辨的时代,本书针对他最重要的学术主张“夷夏东西说”,重构其从疑古到重建古史的过程。此外,本书作者将傅斯年置放于1896-1950年间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描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在复杂动荡的时代,在多种两难选择困境中的存在样态,进而将其个案带到中国现代思想史两个更广泛的主题上来:一是“五四”青年的文化反传统主义之产生和发展,二是在中国建设一个学术社会进程中的成功与挫折。

章节目录:

中译本序


鸣 谢


缩略语


导 论 1895年后的思潮与傅斯年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知识界的地位


第一章 傅斯年的早年


  家乡:濒于崩溃边缘的旧社会
  傅斯年的成长历程
  北大岁月
  傅斯年和《新潮》
  作为五四游行示威主将的傅斯年
  年轻的叛逆者
  作为文化批判者的傅斯年
  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传统学术的再评估
  创造一个“社会”
  “一团矛盾”


第二章 新历史学派的形塑


  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
  傅斯年与史语所
  史语所的眼界和目标
  史语所的工作


第三章 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中国古史的学说


  中国古史起源多元论
  重建中国古代史
  傅斯年学说的影响


第四章 反内省的道德哲学


  反内省传统的出现
  古代道德哲学的去伦理化
  终结内省的道德传统


第五章 五四精神的负担


  历史与政治
  《东北史纲》
  文化认同的需要
  爱国主义与反传统
  政治选择


第六章 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


  政府不端行为的批判者
  对民族往昔的两难心理
  平抑昆明学生运动
  惩治汉奸
  “清流”
  动荡年代的知识分子:在台湾和台大
  寻找道德之源
  “归骨于田横之岛”


结 语 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


附录一 攻击顾颉刚的小说片段


附录二 傅斯年与陈布雷笔谈记录


参考书目


附论六篇


傅斯年对胡适文史观点的影响
胡适与傅斯年
伯希和与傅斯年
傅斯年与陈寅恪——介绍史语所收藏的一批书信
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
一个新学术观点的形成——从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到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


《傅斯年全集》总目录


作者简介:
王汎森,台湾云林人,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2004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学术史研究。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谱系》、《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等等。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