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一片神秘大陆[新知88]

作者:Gabrielle Walker

编辑:徐国强 曹明明

ISBN:978-7-108-06111-9

出版日期:2021-03-16

定价:¥45.00

前言:

引言
文 | 加布里埃尔·沃克


  南极洲,地球上独一无二之地。虽然也有其他的蛮荒绝域,但唯有这片大陆,人类从未永久居住。在这片大陆的腹地,人类无以为生——没有食物,没有住所,没有衣服,没有燃料,也没有液态水。一无所有,唯有寒冰。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猜测世界尽头可能存在某种陆地。古希腊人曾经根据独特的哲学逻辑,相信一则关于南极的传言:在遥远的南方肯定有一块大陆来平衡北方的陆地。诗人和小说家也曾幻想,炎热的南部大陆上居住着新的人种,或者南极存在一个巨大的孔洞,通向中空的地球内部。
  他们的幻想可以随心所欲。伟大的航海大发现让欧洲强国在西部找到了新大陆,在东部找到了古代世界,但是每当他们驶向遥远的南方,却总是被迫返航,因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浮冰群坚不可摧,环绕了整个南部海域。
  1819年,人类首次发现南极洲最外围的几个岛屿,但是对岛屿后面是什么样子,却仍然充满好奇。一百年前,人类才开始尝试进入南极内陆从而开启了由斯科特、阿蒙森、沙克尔顿等人引领的英雄探险时代。南极内陆。
  这片大陆要比欧洲或美国本土还要大,但是即使现在也只有49座临时基地,而且大多数位于相对容易靠近的海岸。a 每年夏季,冰盖上生活着大约三千名科学家,另外还有三万名来此做短暂停留的游客,后者通常乘船去南极半岛西部;而到每年冬季,整个大陆可能只剩下一千人左右。
  在这里,很难判断距离的远近。前面有一座山或者一座岛屿,看上去只有几小时的路程,于是决定徒步去看个究竟,但五天过后,你依然在路上跋涉。这样的事,早期的探险家经历过许多。问题不仅在于冰川和山脉的规模太大——冰川大到令阿拉斯加相形见绌,山脉高到令阿尔卑斯山尽显渺小,而且还在于没有可以进行判断的参照物。这里没有树木,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植物,也没有陆生动物;目之所及,只有冰川、雪原和棕褐色的岩石。
  南极广袤无垠,但是并不属于任何人。全球49个公开表示对它感兴趣的国家已经签订了一项国际条约,明确禁止商业开发,整片大陆只用于“和平与科研”目的。因此,南极大陆是一片科研热土。几十个国家都以科研为崇高目标,在此建立了基地,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无论各国政府资助南极科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研究成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南极大陆本身。在这里取得的科研发现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由于上述及其他很多原因,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痴迷于南极。我先后五次造访南极,主要身份是美国政府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研计划的客座研究员。通过参与科研计划,我去过南极极点几次,在麦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待过四个月——麦克默多是美国在南极的主要基地,也是南极洲的非正式首都——还去过散布在整个大陆上的多个美国野外营地。我还应意大利、法国、英国和新西兰政府的邀请到过南极。在不同时期,我还乘坐旅游船、英国皇家海军破冰船以及科学考察船到过南极。我在冰面上开过拖拉机、推雪机、雪地车和怪异的三角车轮履带车,还乘坐过直升机、“大力神”运输机和带有小型滑雪板的“双水獭”飞机在南极上空翱翔。
  在所有这些经历中,许多事情让我惊叹不已。南极绝非仅有冰川和企鹅。去南极,就像在火星上漫步;它是探索太空的一个独特窗口;它拥有被时间遗忘的山谷、秘不示人的湖泊以及水往高处流的冰下瀑布。它还保存着关于我们星球历史的绝无仅有的历史档案。南极是浪漫、冒险、有趣之地,也是代价高昂的秘境。这里以前没有出现过人类文明,没有土著居民,在南极生活的现代人可以从头书写自己的历史。对于新来者,这里就如同一块白板。
  甚至满目荒凉的景象,也彰显着南极的魅力。人们被吸引到南极,正是因为可以轻装上阵。我遇到的保障人员告诉我,他们到南极来与其说是要“寻找自我”,不如说是“自绝于世界”。人类社会的大多数常见交往手段,在南极都难觅踪影。这里不需要用钱,人人都穿同样的衣服,拥有同样的住宿条件——无论是帐篷、小屋、宿舍,还是较大基地里与旅客之家差不多的小套间。你吃的食物也跟别人的一模一样。你会忘掉手机、银行账户、驾驶证、钥匙,甚至孩子——几乎没有基地会接纳18岁以下的人。极简的生活,令人心神澄澈,如醉如痴。
  不仅是待在冰面上会如此,回到现实世界后,南极生活也会赋予你一种看待事物的新方式。从美国麦克默多基地返回的人,主要是前往新西兰的基督城。这些南极人在冰面上度过数月后返回此地时,当地人对他们的种种怪诞不经早已司空见惯。入住酒店取房间钥匙时,他们会顺便要一杯鲜牛奶(南极没有奶牛),或者不结账就信步踱出餐馆,没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每到科考季结束,植物园里经常可以见到那些家伙,他们静坐移时,好奇地盯着花花草草,仿佛这是生平第一次看到。
  在本书中,我尝试独辟蹊径,将南极洲的方方面面融汇到一起。这些不同的方面包括:在南极的感受;形形色色的人被吸引到南极的原因;南极所扮演的角色,如科研园地、政治足球场、地球历史秘密档案馆、能够预测我们未来的冰质水晶球,等等。只有看到这些不同的方面,明白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开始了解这个异乎寻常的地方。
  简言之,我在为地球上唯一一块几乎没有人类史的大陆写一部自然史。
  南极洲由两块巨大的冰盖组成,本书第一部分以东部冰盖上的海岸科考站为背景。东部冰盖相对较大,有一片荒凉而美丽的冻湖区,因为太像火星,所以被戏称为“地球上的火星”。在这里可以遇到南极“异形”,它们常年生活在这片海岸上,被迫做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以适应极端生存条件。其中,有血液中含防冻液的鱼,有整个冬天都在海冰下不停游动的海豹,有飞翔时像天使、一靠近就吐你个满头满脸的雪海燕,还有为了哺育下一代而把自己饿到极限的企鹅。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位于东部冰盖腹地的高原。这里是天文学圣地,在冰盖顶上架起的巨型望远镜,透过干冷天空中的观察窗口,可以观察到其他望远镜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在这里,我们还会看到有人困守在基地里度过漫长的寒冬,仿佛是在与世隔绝的太空站。在本书的这一重要部分,我将描述在东部冰盖发现的另一个宝藏:非同凡响的地球气候史档案,即埋藏在3公里厚的冰层的古代空气气泡。尽管世界其他地区的科学家仍在为气候变化争论不休,但是南极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人类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已经明显改变了我们的大气层,将其置于危机四伏的异常境地。
  第三部分将侧重于大陆西部:南极洲西部冰盖以及正对着南美洲的南极半岛尾部。南极半岛正在迅速变暖,速度超过全球任何地方。西部冰盖非常脆弱,因为下方是湿滑的岩石,所以很容易滑入海中。虽然规模较小,但其蕴含的水量足以将全球海平面提高3.5米。a如果西部冰盖完全融化,甚至只是部分融化,南极都将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秘境。冰水将注入海洋,抬升海平面,海水将淹没伦敦、佛罗里达、上海以及正在危机四伏的近海地区谋生的数亿人口。
  本书的主线仍是经典的“英雄故事”,讲述者跋涉至地球的尽头,到达最陌生、最遥远的地方,结果找到的却是一面镜子、一位邻家女孩、一种回归家庭生活的真谛。但故事,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因为南极就是活生生的比喻。最富经验的南极人从不奢谈征服这片大陆,而是臣服于它。无论你自诩如何强大——技艺多么高超,创意多么丰富——南极始终比你强大。人类如果能够诚恳地以冰为鉴,照出自己是何等渺小,也许就可以学会谦卑,而谦卑正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步。

内容简介:
  南极洲独特,宁静,亘古如一,它保存了有关地球的过去和未来的线索,对它的研究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另类的地区,也是人类唯一无法独立生存的地区。在这里,鱼儿在血液里产生了防冻剂,冬天在封闭的深海里不断游动。水流在厚厚的冰盖下潜行,造成向上喷涌的瀑布,并载着冰盖缓缓滑动。蓝藻生长在一些岩石的内部,在温暖的夏季阳光和水滴滋润之下,会把那里变成一片“迷你的热带雨林”……
  本书是科学、博物学与旅行见闻录的奇妙混合。作者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南极洲的面貌。她不仅有科学家的身份,而且兼具探险家、驾驶员、厨师、洗瓶工人和游客的视角。她五次穿越冰封的南极大陆,在南极大陆各地都扎过营,从南极洲的非正式首都美国麦克默多站到俄罗斯东方站,也从南极点到法意两国共同经营的协和站……

章节目录:
  引 言
  序 曲
  第一部分 南极洲东部海岸:外星世界
  第一章 欢迎来到麦克镇
  第二章 企鹅的迁徙
  第三章 地球上的火星
  第二部分 南极高原:转折点
  第四章 南极点
  第五章 协和站
  第三部分 南极洲西部:逆耳忠言
  第六章 人类印记
  第七章 一路向西
  时间轴
  术语表
  延伸阅读
  致 谢


作者简介:
  加布里埃尔·沃克(Gabrielle Walker),是一位极富天资、多次获奖的科学作家,已经出版了四部科普作品,包括《大气:万物的起源》。她是剑桥大学的化学博士,在BBC的多档新闻热点节目中担任嘉宾主持人,并担任《冰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Ice )和《每一次呼吸》(Every Breath We Take )等多部BBC科学纪录片的策划人和片中解说人。她还是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员,也是《自然》杂志和《新科学家》杂志的特邀编辑。她目前居住在伦敦。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