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之道

作者:[德国]阿道尔夫·弗朗茨·封·克尼格

编辑:杨乐

ISBN:978-7-108-05649-8

出版日期:2017-03-14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必须注意生活小事,小事使人们彼此间的日常交往变得轻松;因为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关注、照顾和尊重,正如阿道尔夫·弗朗茨·封·克尼格男爵介绍的那样。
  与流行的看法相反,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待人之道》既不是礼仪书,也不是行为教科书,而是一部启蒙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著作。作者从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怎样与不同的人交往,这些准则所体现的智慧不仅关乎价值和道德,更以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生活为目标。

精彩片段:

关于如何对待自己


  对待我们自己的责任是最重要的和首要的,也就是说,与我们自己交往肯定既不是最没有用处也不是最没有意思。所以,如果人们始终在其他人中间漂泊,关于和人交往却忽略了自己的社交,看起来似乎像在自我逃避,他对待自我尚且不够文明,却总是关心别人的斗殴,这是不可宽恕的。每天跑来跑去的人,会对自己的家感到陌生;生活中总是心不在焉的人,会对自己的心感到陌生,他必定会到拥挤的无所事事的人群中去努力排遣内心的无聊,丧失对自己的信任,当他vis vis de soi-m me(面对自己)的时候会感到不知所措。谁要是只寻找有人恭维自己的圈子,谁就很可能失去对真实声音的鉴赏力,最后他可能连发自内心的声音也听不见了;然后,如果良心仍然要告诉他一些不舒服的事情,他会宁可跑开,跑进噪杂的人群中去,那儿这种令人感到舒适的声音将被压倒。
  也就是说,要谨防这样怠慢你最忠诚的朋友,即你自己,当你最需要他的时候,这位忠实的朋友背对着你。唉,会出现这样的时刻,此时此刻,即使人人都离开了你,你也不可以离开你自己;在这样的时刻,你与自我的交往是唯一的安慰——但是,在这样的时刻,如果你与自己的心不能和平共处,在这方面一切安慰、一切帮助对你都失灵的时候,你心里会产生出什么想法呢?
  但是,如果你要在与自己的交往中找到安慰、幸福和安宁,那你就必须像与别人交往那样小心翼翼、诚实、细心和恰当地对待你自己,既不要用虐待来怨恨和压抑自己,也不要用疏忽来冷落自己,更不要用谄媚来使自己堕落。
  也不要按照你说的“我比这个或者那个相同年龄、相同地位的人更棒”和诸如此类的话来衡量你的成就;而是应该根据你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程度和你曾经有过的可以比许多人变得更聪明和更优秀的机会。在这方面,你要经常保持在寂寞的时刻检讨自己,像一个严厉的法官那样询问自己,为了更高、更完美,你曾经怎样利用了所有这些暗示。


关于父母、子女以及血亲之间的交往


  有些父母,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天之中几乎没有几个小时看见自己的孩子,只追求自己的满足,把子女的教育放手交给雇来的人,或者,孩子们长大以后和他们一起生活也那么陌生和客气,好像他们根本就不是这个家里的人似的。这种做法是多么不自然、多么不负责任啊,这是无须任何证明的。但是,还有另一些父母亲,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奴隶那样恭敬、处处小心谨慎并做出牺牲,因为强迫和由此产生的鸿沟而失去一切信任,完全不敢说心里话,以至于孩子觉得不得不与父母在一起的时辰变得可怕而且无聊。还有一些父母,他们忘记了男孩子们也终究会长大成人;他们对待已经长大的儿女总还是像未成年的小孩那样,不允许他们有任何微小的个人意志,不相信他们会有最微小的判断力。——这一切都是不应该有的。恭敬不在于正经严格的距离,而是可能在十分亲切的信任之中。人们不会爱一个在他面前几乎不敢抬头看一眼的人;人们也不信任那个总是僵硬的、严肃宣讲法律的人;强迫会扼杀高贵的、自愿的奉献。与这种情况相反,在他长大成人的孩子们中间,除了亲爱的父亲的目光之外,还有什么更令人喜欢的呢?孩子们渴望的是父亲的智慧而又亲切的关系,在他面前无须掩盖他们心中的任何想法,父亲是他们最忠实的参谋、特别宽厚的朋友,分形他们纯洁的年轻人的快乐,至少不妨碍他们,而且和他们一起生活就像和自己最好的、最自然的朋友一起生活那样。——这是一种把一切感觉都汇集在一起的联系,对人来说,这种联系可能只有对人来说是珍贵的,这是种天籁之音,是同情,是感激,是相同的审美观,同样的兴趣和交往的习惯。可是,这种信任也可能变得过分,我认识一些父亲和母亲,他们因此贬低了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孩子们放纵的伙伴,或者,如果孩子们比他们自己还好,他们甚至会连同自己没有着力掩饰的坏习惯一起变成笑柄或者让他们感到恶心,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本应该做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榜样。


关于夫妻之间的关系


  为了使愉快和幸福能够在接下来的夫妻关系中得到保证,在人类生活中缔结最重要的联系时,一种智慧而又正确的选择当然是最安全的方法。与这种情况相反,倘若人们不能相互为生活变得甜蜜而又轻松做出贡献,更确切地说,倘若倾向和愿望以及兴趣都不相同,互相矛盾,互相抵触,那么可以预见,永远互相联结在一起是很不幸的;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极其可悲的状况,一种持久充满苦涩牺牲的生活,一种最严重的苦役状态,一种在不可动摇的必要性束缚下的叹息,没有其他拯救的希望,就像一个干枯的象征死神的骷髅要用他的大镰刀结束胡作非为那样。
  这种联系不幸福的并不少,即使婚姻仅仅使一方感到不满和厌恶,假如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出于政治的、经济的考虑,或者是出于强迫、绝望、苦难、感激,出于despit amoureux(爱的烦恼),出于偶然和某种奇特的想法或者只是出于身体的需要,同时却并未以心相许,假如一方始终只想接受,从来不愿给予,不断地要求满足各种需要,要求帮助、劝告、专一、消遣、娱乐和长期痛苦中的安慰——相反却什么也不做。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想让未来的家庭幸福变成一次偶然的游戏,那就要小心翼翼地选择你的生活伴侣。
  丈夫必须比妻子更聪明吗?——这又是一个并非不重要的问题;我们想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聪明与理智的概念随着它的相对性和限制,并不总是以同一的方式被理解。男人的聪明大概应该完全不同于女人对男人的要求;现在,倘若聪明与见多识广甚至博学被完全混淆,想把一个性别身上的这种聪明同样多地当作另一个性别的前提,那可能是开玩笑。所以,我要求一个女人要有esprit de de tail(法文:注重细节的精神)、聪明伶俐、带点儿无辜的狡黠、小心谨慎、风趣、容忍、顺从并有耐心——诚实的老婆,这些东西确实也都属于聪明!——在程度上聪明并不总是男人性格的财产。相反,我期望男人比女人更有远见、更临危不惧、更镇静坚定、更不可动摇、更少屈从于先入之见、更有韧性并且更有教养。但是,前面的问题可以在一般意义上加以理解,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有一方应该弱些、迟钝些,较缺乏在世界上生活的必要知识,那么是丈夫一方弱些好,还是妻子一方弱些好呢?——我会无礼地回答:我还从未见过一个幸福、智慧、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家庭是因为妻子独掌决定大权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能力平平的丈夫负责管理家务也总比一个聪明的女人单独做一家之主更好。也许会有例外;但我却没有见过。不言而喻的是,这里谈论的不是如何驾驭一个高贵丈夫的心。哪个男人不愿意娶一个聪明的女人?哪一个理智的丈夫不会感觉到自己经常需要温柔的斥责?与那种唯一的统治相反,这种需要似乎违背自然。更弱的身体构造;从小养成的对暂时快乐的偏好;在决定性时刻各种束缚理智的情绪;教育和最终把治家责任推到男人身上的市民宪法;这一切都大声决定了妻子在寻求保护并把保护的责任放在丈夫肩上。但现在,更智慧而又更强壮的人好像应该寻求傻瓜和弱者保护似的,确实一点儿也不可笑。所以,对智能突出的女人来说,假如她们由于统治欲而希望或者选择愚蠢的男人,那么她们的行为就是在反对自己的长处并为自己准备难堪的前景;由此产生的后果肯定是嫌恶、混乱的家务和旁观者的鄙视,对于双方中的一方来说是这样,而这也是为了双方。可是有些男人们啊,他们精神上太幼稚,以至于他们不配扮演一家之主的角色,不配做家庭的主人,那么他们就只配继续独身,当一辈子鳏夫,到一家医院里去给自己买一个小小的床位或者去买一份俸禄,即使那样也比在孩子、家庭仆役和邻居面前被人耻笑好些。我认识一位软弱的公爵,他的夫人是他的主宰,对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每当公爵夫人预定要出行时,那位公爵就会偷偷地下楼,溜到宫廷院子里,悄悄地去那儿问马车夫:“您知道不知道,我是否同行?”于是,这样的丈夫就成了讥笑的对象,没有人敢和这样的男人共事,他的意愿、他的友谊和他的行为,甚至看任何东西,都要按照他夫人的情绪、手势和指示行事,他写的信必须首先送到夫人的女管家那里审阅,连最重要、最秘密的事情也必须首先到掌权的人那儿领取指示。甚至在对妻子客气的时候,这个男人也不应该否认自己的尊严。这样一个男人对于女人来说是可鄙的,如果他在做出决定之前,每次都要先说“我要和我的妻子商量一下”,那就是说,他对她始终心存恐惧,不敢走进一个她不在的社交场合,或者,如果太太不喜欢他的最忠诚仆人们的面孔,他也不得不解雇他们。


章节目录:

前言
第三版序言
前两版序言
 
第一部分
导 言
第一章 关于人际交往的一般说明和规则
第二章 关于如何对待自己
第三章 关于和精神上、心灵上不同气质、不同秉性以及不同情绪的人们交往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关于和不同年龄的人交往
第二章 关于父母、子女以及血亲之间的交往
第三章 关于夫妻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关于和恋人以及恋人之间的交往
第五章 关于和女人交往
第六章 关于朋友之间的交往
第七章 关于主人和仆人之间的交往
第八章 如何对待房东、邻居和住在同一幢楼房里的人们
第九章 关于客栈老板与客人的关系
第十章 关于乐善好施者和接受善举者的关系以及教师和学生、债权人和负债人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 关于对待处于各种特殊关系和状况下的人的态度
第十二章 关于对待人类生活中各种偶然事件的态度


第三部分
第一章 关于和世界上的伟人、王侯、高贵者和富有者的交往
第二章 关于和出身低贱者的交往
第三章 关于和宫廷侍臣一类人的交往
第四章 关于和神职人员的交往
第五章 关于和学者与艺术家们的交往
第六章 关于和市民生活中各阶层人们的交往
第七章 关于和各种生活方式与职业人们的交往
第八章 关于和秘密宗派成员的秘密联系与交往
第九章 关于和动物交往的方式
第十章 关于作家和读者的关系
第十一章 结束语


译后记


作者简介:
  阿道尔夫·弗朗茨·封·克尼格(Adolf Freiherr von Knigge)男爵,1752年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1769年开始在哥廷根学习法律,并在此期间成为古斯塔夫共济会的成员,曾在国家机关的不同部门做事,从青年时代开始投入写作,《待人之道》是他最有名、对后世影响较深远的一部作品。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