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渡
编辑:王竞
ISBN:978-7-108-06055-6
出版日期:2024-07-24
定价:¥35.00
推荐序 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 张作锦
自序 有温度感的台湾史
壹/1624-1895
最后的凯达格兰人
贰/1895-1945
风中之叶: 简娥和汤德章的故事
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的故事
台湾农民组合大事记
一个台湾人的抗日之路:李友邦的故事
叁/1945
一九四五,巨变下的台湾容颜
肆/1947-
寻找“二二八”的沉默母亲:林江迈的故事
“二二八”的六个最基本问题
以大历史的悲悯看“二二八”
伍/2000-
海洋之心:新台湾人的故事
在台湾这些年来的政治氛围里,杨渡写这些文章,出这本书,是要有些道德勇气的。在有些人的眼里,他是“本土人”,应有“本土意识”,他的言论,或可目为离经叛道的政治不正确。杨渡写的是“台湾历史”,这叫我想起一则“历史”故事:林则徐奉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关山万里,国脉民命,前途多艰。当时中国最有头脑的知识分子之一龚自珍,给林则徐建言,指出困难所在,并一一试为解答。林则徐途中复谢,誉之为“非谋识宏远者所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
谋识宏远属知识层面,关注深切则是道德层面。后者尤为难得,此杨渡之书所以使人有“温度感”也。(张作锦)
杨渡既有学者的一面,又有诗人的一面、文学的一面,他写出的效果就不一样——真的,蛮难找到这样的作者,好像是文学家,又好像是历史学家;而且杨渡还参与现实政治,一直很落地。不像有些人,一当上“艺术家”,就不在地上了。最好的情况是,他们只谈艺术;最坏的情况,只谈钱,谈当官,谈房地产……内地很少有艺术家、文学家具有大视野。(陈丹青)
读杨渡的书,感受最强的,就是他带着整个情绪,带着我们走进来。所以这样的书非常让人感动,它能让“外面的人”看得懂,也满足了“本地人”对它的批评、接受和认同。以我在台湾很多年的阅读经验,也没有看过这样的书。和大陆的知识分子朋友聊天,也缺乏这样的书。(陈冠中)
在指出了台湾发展经验的沉重代价后,杨渡说了一个宝贵的“然而”——“然而,一如台湾民间所信持的,无论多么扭曲、多么变形,至少有些不变的人性,还是值得人去活、去坚持的。”(赵刚)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