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面”了,“上海女儿”

2018上海书展系列活动之“上海女儿:程乃珊”新书发布

 

  201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公司将已故作家程乃珊生前着墨最多的上海城市叙事作品重新整理为《上海Color》《上海Memory》《上海Lady》《上海Taste4卷,为上海的克勒腔调、弄堂记忆、女性剪影、舌尖风云,留下张张毕肖的画像。8月,这套书借势上海书展接连举办了三场主题、规模、侧重点不同的活动,各有成效。

 

 

 

 

817日:上海书展七夕首发式

 

“曹可凡属于老派的,但绝不老式。他属海派,但自有一道坚定不移的底线。这恰巧就是真正上海先生的特点。百年风云,云卷云舒,上海的城市文化不是一天打造出来的。为了生存,上海男人在时代的洪流里沉浮颠簸,渐渐打磨出一套顺应大都会游戏规则的应变能力,从而形成很独特的上海先生的特点……”

 

817日晚,上海书展中心活动区舞台,当曹可凡用沪语朗读起这段描述他自己的文字,读者越聚越多。

 

这是一场特殊的新书首发式,舞台两侧大屏幕上是缺席的主角、已故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照片。曹可凡朗诵的这段文字就出自程乃珊笔下,“这段话看似写我,实则是她对海派文化的深度思考。”

 

这是2018年上海书展1100多场活动中的一场,现场被数百枝红、白玫瑰装点,与“七夕夜”这一主题似乎不谋而合。但主持人方舟解释道:“在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之前,它以少女拜仙与乞巧为传统节俗,应该说,它的原型是女儿节。”

 

选择七月初七女儿节这天举办“上海女儿:程乃珊”纪念文集首发式,是一次有心的策划。“早在一年前,当我们为这套文集的名字苦思冥想的时候,偶然翻到2013年第5期《上海文学》,当期刊有程乃珊的绝笔《就这样慢慢敦化成上海女人》,还有赵丽宏老师的一篇评述,题目就叫:她是上海的女儿。”编辑刁俊娅回忆道,“当时我们说,对了,就是它了。再没有谁比她更贴合这样一声昵称,也再没有比女儿节更妙的日子,将这样一套书献给她书写一生的城市。”

 

  读者没有忘记“上海女儿”。817日当天,台风“温比亚”席卷上海,暴雨如瀑,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书展中心活动区仍然被挤得几乎无立锥之地。首发式还未开始,为活动准备的200套书就几乎售罄,等待签名的读者沿着楼梯一直排到了二楼。

 

 

820日:“走进女作家的客厅”小型文艺沙龙

 

“程乃珊是个热情的人,是个喜欢热闹、醉心于生活品质的人。她家三楼的客厅自然而然成了她身边那群人活动的沙龙,经常宾朋满座。她的笑声漂浮在各种声音之上,是每次派对的主调,像烛光感染着大家。那种无拘无束的交谈,让学文学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书本里见过的乔治·桑和巴纳耶娃的文学沙龙。”

 

这段话来自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也是本场活动主题的灵感来源。多年前,这群在上海文学界各自发光发热的年轻人常常汇聚在程乃珊家的客厅;如今,他们在位于张爱玲故居楼下的千彩书坊重现了这间“女作家的客厅”,共同怀念女主角程乃珊。

 

 

 

 

毛时安评述道:“如果说,早年的文学写作还仅仅是因为文学带给了她巨大的个人愉悦的话,那么,这次重投文学写作的怀抱,则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和自觉的文化意识。时代的巨变固然令人兴奋,但文化的断裂同样让人心疼。特别是像上海这样一座有着特殊的近现代文化传统的现代城市。正是这种强烈的自觉,使她成为新世纪以来,发掘、传播老上海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作家。”

 

本套书主要选取程乃珊2000年以来的非虚构作品,这一点引起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作家万燕的兴趣。她指出,新旧世纪相交的这一年,也是程乃珊创作生涯的分水岭——自此,她一头扎进非虚构写作的天地,开始四处寻找上海老人,致力于发掘和再现上海被时间蒙尘的传奇。“这是一个相当奢侈的作者,她把那些可以生发出长篇小说的蓬勃的独特的素材,全部以非虚构的方式摊开来供大家看。”万燕说。

 

活动现场小而温馨,仅三十六座,不少人都是站着听完全程的,其中包括当天从苏州搭乘高铁赶来的热情读者。

 

 

820日:“老克勒·小女儿·大上海”签售会

 

2018年上海书展期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腾讯大申网、现代书店在静安嘉里中心共同打造了一角书展分会场,借商场人气及网络直播联动推广,效果显著。“上海女儿:程乃珊”的第三场活动,也正是在这人流攒动的商场中庭举行。

 

作为程乃珊小说《穷街》所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演,著名主持人陈燕华与其交往颇深。她表示,程乃珊的文字魅力,首先来自其双线并行的人生经历。其祖父程慕灏为近代著名金融家,丈夫严尔纯则来自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是昔日上海滩颜料大王吴同文的外孙。

 

另一方面,除去作为钟鸣鼎食的大小姐之外,程乃珊还有另一重身份——中学英语老师。“她当年教书的中学在杨浦区的惠民路上,逼仄、潮湿,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学校门前有几只开了盖的马桶,那是对面弄堂里的住家洗刷完后拎出来晒太阳的。程乃珊每天在静安寺和惠民路间往返,就像穿越两个截然不同的部落。这段生活让她切实地走进了小市民阶层,并且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了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从罹患白血病到走向人生终点,程乃珊在写作中度过了最后16个月。尽管早已辞去上海作协专业作家的职务,并经受着痛苦的化疗,她依然坚持以口述的方式继续创作,这些作品也留在了本套文集中。“她总觉得,一天不写东西,这一天就是白活了。”丈夫严尔纯说。

 

本场活动以陈燕华用沪语朗读程乃珊作品《弄堂》段落作为尾声,也为“上海女儿:程乃珊”8月出版以来的系列活动画下了句点。据悉,当天活动的直播吸引了逾1.7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三联书店上海公司 刁俊娅)

 

 

【相关阅读】 上海女儿:程乃珊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