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新书:2023年2月

三联精选

 

大学教育与知识的未来

 

[]安德鲁·阿伯特 著  王桐 陈嘉涛 等译  解斯羽 校

ISBN9787108074812

 

  安德鲁·阿伯特是美国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生涯投入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当中,本书收集的一系列文章正展现了其近年来对大学、学术生活以及知识所做的思考。在这些文章中,阿伯特探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各自的价值,追问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面对当下过剩的知识和令人存疑的知识的未来,辨析出版社、图书馆、学术界的应对策略;他还对三位闻名于世的中国社会学家陈达、瞿同祖、费孝通的作品进行评析,展现其对“教育”作为一种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关注。 >>>费孝通的两村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 著

ISBN9787108073303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收入黄仁宇1987-1989年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过的33篇文字,所涉内容自先秦至元末。各篇以历代的历史人物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及其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并以今天的立场加以分析。构成了与《中国大历史》不同却又互相补充的、另一种对中国历史的纵论和评价。 >>>黄仁宇:靖康耻

 

 

 

古典与文明

 

推何演董

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黄铭 著

ISBN9787108074652

 

董仲舒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作为西汉大儒、《春秋》公羊学的代表人物,他开创的以天人之道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为“大一统”秩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书围绕董仲舒的《春秋》学展开,作者基于《公羊传》及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的内在理路,推演展示董仲舒《春秋》学的诸多面向,包括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天”哲学,他对《春秋》之“辞”的“方法论”式论述、对“大一统”与天人灾异的思考等;进而分析董仲舒如何以《春秋》“微言大义”,发明君臣伦常、推行改制思想,以达至“复古更化”的终极关切。在阐明董仲舒《春秋》学的宏观意识形态建构外,也关注其“《春秋》决狱”对中国法律“儒家化”进程的开启。 >>>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微言:改制 

 

 

知其所止

中国古代思想典籍选读

 

潘星辉 著

ISBN9787108075161

 

本书是作者在上海交大历史系开设课程“中国文化史”的基础上重新结构撰写而成。全书取用思想史的视角,采用“典籍选讲”的方式,按照先秦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理学、明清之际思想及清代三教混融的次第,选钞《论语》《孟子》《庄子》《抱朴子内篇》《佛遗教经》《佛说阿弥陀经》《坛经》《朱子语类》《语录》《传习录》《明夷待访录》《阅微草堂笔记》的部分内容,以学术笔记的形式,分设若干条目进行讨论:一方面贴近文本,在具体的语义、范畴辨析中,呈现经典的主旨与原貌;另一方面,又把对作者、著述、相关思想的阐绎,放置在时代思想的宏观视域中加以考察,试图在“总体史”的关照下,打通“文”“史”界划,探索古代思想的内在紧张及外在局限,并由此窥见中西文明的根源性差异。

 

  全书最独特之处,便是取用了传统文史之学中常见的“笔记体”,而非时下源自西学的论文式写作。笔记的开合自如、灵活跳跃、回环掩映,照顾到了传统思想方方面面的细节,也在细节中寄寓了对整个中国思想发展轨迹的全局式理解。 

 

 

英雄的习性

索福克勒斯悲剧研究

 

[]伯纳德·M. W. 诺克斯 著  游雨泽 译

ISBN9787108074577

 

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善于通过描写身处困境的英雄不同寻常的言行表现人的神性与神人关系,其笔下的英雄终生与人类的局限抗争,他们的举止由非凡的习性驱使,其命运也因此习性注定,尽管这有时使他们经历苦难、走向辉煌,但更多的时候则沦落深渊。然而,英雄为自己决断,为决断负责,即使失败,也是别样的成功;就连神也会由此明白人的伟大,并愿与之并肩同行。

 

  古典学家诺克斯钟情索氏的“文法把戏”,像旧时的传道士一样忠于古希腊文本遗产。在本书中,他极具说服力地从对悲剧字句与措辞的分析推进到对诗人精神世界的诠释,以此把握悲剧作家笔下及其心中的“英雄”的真正内涵,展现一位完整见证英雄般的雅典从伟大到衰败的有血有肉的索福克勒斯。

 

 

 

奥州小道(双语版)

 

[]松尾芭蕉 著  阎小妹 陈力卫 译注

ISBN9787108074379

 

《奥州小道》是日本江户时代俳谐诗人松尾芭蕉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游记作品。

 

1689年初春,松尾芭蕉踏上其生平第五次长途旅行,共游历150天,行程4000余里。旅行归来后经多次修改,于1694年初夏完成这部游记。

 

本书集散文诗歌之大成,不仅对此后日本的诗歌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且代表了一种日本人的美学意识,一直深受日本读者的喜爱,被视为代表日本民族文学与精神世界的经典之一。有世界多国语言文字的译本刊行于世。

 

  本书为中日双语版,除了精准的中文译文外,还保留了芭蕉的原文,并采用逐页对照的方式排印。所收日文的依据为素龙笔录本,并参考了“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岩波书店)本,尽可能保持了原文的表记和用字,增补了汉字读音并对相关的语法现象加注说明。日文内容与中文译文相辅相成,使本书既可以作为一本日本古典文学的读物,欣赏其原文的表达之美,又能学到些日语古典语法,可达一举两得之效。 >>>上野、谷中的樱花,何时才能重见?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

文学的第三共和国

 

[]安托万·孔帕尼翁 著  龚觅 译

ISBN9787108073761

 

文学研究是自古以来的事业,但作为大学教育的“文学史”并不与生俱来。它的诞生伴随着一次学术权力的此消彼长。

 

1850年以来,作为学科的“历史学”从历史文学中独立出来,史学家在法国知识界迅速攫取话语权,成为推动中、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力成员。19世纪末法国的政教分离与教育改革促成综合大学的建立,在此之前,属于古典人文学的“文学研究”由修辞学主导,从此以后,在史学家的主导下,文学研究脱离了摆弄辞藻的面貌,被放入历史和社会的关系中加以关照。几乎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学科的“社会学”在大学中初露峥嵘,“教育学”这个社会学分支也在此时诞生。朗松之于文学史,就如涂尔干之于社会学,作为两门彼时的新兴学问,二者都试图在文学/历史、哲学/历史间打下楔子,为自己开辟空间。

 

  本书试图描绘的正是从普法战争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福楼拜到普鲁斯特”这段时期内,法兰西“学者共和国”的全景图,大量史料串联起法兰西第三共和治下法德知识界的恩怨往还、史学与文学的分合、德雷福斯事件呈现出的意识形态光谱以及朗松、涂尔干、圣勃夫、吕西安·费弗尔等一干活跃在世纪之交的法国学者群像,在某种意义上,《文学的第三共和国》甚至可以被当作一部理想的现代小说阅读。 >>>适合《追忆似水年华》的读法

 

 

 

追慕与忧惧

英国的远东想象(16001730

 

[]罗伯特·马克利 著  王冬青 译

ISBN9787108072894

 

17世纪至18世纪,中国、日本和香料群岛等远东异域令英国人一度目眩神迷。当时的远东供应着欧洲渴求的香料和奢侈品,也是欧洲幻想中潜力无限的商品外销市场。作者罗伯特·马克利重新思考了彼时英国文学对国族和个体身份的想象,由此考察富强的远东如何唤起英国的追慕与忧惧。

 

本书是英语世界中国形象研究的“转向”之作,也是一部“亚洲主导秩序下的英国文学史”。继萨义德《东方学》及后殖民研究之后,马克利进一步超越欧洲中心论的理论框架,审视了弥尔顿、德莱顿、丹尼尔·笛福和斯威夫特等作家如何应对一个愈发陌生又颇具挑战的世界格局:迄至1800年,远东帝国主导着全球经济,而英国则身居边缘。

 

为了还原早期现代欧洲作为“弱势”文明对富庶的亚洲的历史想象,在细读文学经典的基础上,作者还广泛探讨了荷兰商人、欧洲传教士、俄国使团、西方地理志作者等群体撰述的两百余种作品和史料,勾勒出一幅“远东中心”的全球史图景,深刻影响了同领域此后至今十余年的研究方向。

 

  本书属于清华大学世文院“文学与世界史丛书”的跨文化视野下英国早期现代系列。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简称世文院)成立于2016年,以共性和前沿命题研究为主旨,致力于开展中外学者合作的英美研究、比较人文与跨文化理论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主编:颜海平(清华大学),副主编:Martin Puchner  (哈佛大学)、何伟文(上海交通大学)。 >>>“文雅”如何成为遮蔽文化差异的重要手段?

 

 

 

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修订版)

 

姜飞 著

ISBN:9787108074560

 

  在后殖民语境中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传播和文化转型的重要课题。本书对此做了原创性的学理探索,从时间、空间、主体、话语等四个视角切入,眼光独到,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了西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书中运用大量外文资料,通过四个维度对后殖民理论时间视点(机制论)、空间视点(异化论)、主体视点(杂种论)、话语视点(霸权论)作出深度探讨,多方位地进入并展示后殖民理论的内在理路与言路。 >>>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

 

 

 

古典新读

 

希罗多德《历史》

描述历史的均衡

 

[]中务哲郎 著  杨清淞 译

ISBN9787108074485

 

  与修昔底德等后世历史学家相比,希罗多德这位“历史之父”更加注重传达历史的含义,除了原原本本地讲述古代故事之外,他还在其“历史的”记录中加入了创作性的内容,使《历史》一书在某些角度更像是关于世界的另一种传说。本书上部从希罗多德的生平出发,探讨了《历史》的成书过程,以及它记录历史和世界的方式;下部结合《历史》文本进行分析,提出“车轮”的说法,彰显出希罗多德关于世界均衡的主张。 >>>希罗多德《历史》:描述历史的均衡

 

 

 

老饕三笔

 

赵珩 著

ISBN9787108075192

 

  本书是文化学者赵珩先生谈饮食文化的“老饕系列”之三,共42篇,依旧写口腹之物,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从桂林的马肉米粉说到日本的怀石料理,从苏州观前街、南京皮肚面,说到巴塞罗那的街边小吃。既有红的樱桃、青的豆苗、香的菌子、妙的香料,又有春韭秋菘、白水羊头、对虾海胆、牛肉锅贴,以及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虎拉车与黑蹦筋、糟烩菜与炒三泥……依旧是“以饮食为由,东拉西扯,谈些经历过的旧事”,或可“从怀旧的角度阅读”,亦可“获取些闻所未闻的美食知识”。 >>>赵珩:学校附近卖炒饼的小铺

 

 

 

新知文库

 

探索亚马孙

华莱士、贝茨和斯普鲁斯在博物学乐园

 

[巴西]约翰·亨明 著  法磊 译

ISBN9787108073471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亨利·沃尔特·贝茨和理查德·斯普鲁斯是一个半世纪之前探索亚马孙丛林的三名年轻的英国博物学家。他们每个人都探索了这条未知的河,经历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冒险时刻:面临过可怕的急流和谋杀的威胁;遇见过偏远的土著居民;也遭受过船舶失事、饥饿、疟疾的猛烈发作,以及其他的诸多磨难。尽管如此,他们还是非常享受在这个森林与河流的“天堂”的数年时间。他们收集了数以千计的新种昆虫和植物。除了对亚马孙环境相关知识所做的巨大贡献之外,他们每人分别以其中的一项发现而闻名遐迩。华莱士被公认是与查尔斯·达尔文共同发现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博物学家。贝茨发现了昆虫的保护性拟态——这种自然现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斯普鲁斯将19世纪最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抗奎宁金鸡纳树传入了印度,将无数生命从疟疾中挽救出来。

 

  约翰·亨明凭借自身的亲身经历追溯了50年前亚马孙地区的情况,是世界上最为了解亚马孙地区和撰写相关文章最多的人。本书是第一本综合三位研究亚马孙地区博物学家经历的非常详尽的著作。 >>>探索亚马孙:印第安人自己的文化就浓缩在马洛卡中

 

 

制造非遗

《山鹰之歌》与其他故事

 

[冰岛]瓦尔迪马·哈夫斯泰因 著  闾人 译 马莲 校

ISBN9787108074775

 

起源于南美洲克丘亚地区的民间音乐《山鹰之歌》,曾被保罗·西蒙翻唱,收入他的专辑《忧愁河上的金桥》,为全世界所熟知;《山鹰之歌》也曾作为人类音乐的代表,被星际飞船“旅行者”号带入太空,传送给设想中的外星智慧。围绕它的版权之争纷繁复杂,被拍成了同名的纪录片,甚至引起了外交争端……

 

在《制造非遗》中,民俗学学者哈夫斯泰因讲述了多个同样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们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遗产保护有关。立足民族志的传统,作者深入这些故事,揭示了罕有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背景,令人更好地理解UNESCO、非遗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全球影响。本书超越了妥协和团结的官方叙事,邀请读者见证幕后的外交角力、同盟的建立和打破、对抗和抵制,它们一同形塑了非遗保护的公约和概念。 >>>制造非遗:《山鹰之歌》与其他故事

 

 

 

地址:中国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 电话:8610-64001122

Copyright © 2013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All rights Reserved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云章科技

ICP备 案 号:京ICP备12011204号-3